《二十億光年的獨孤》:決心寫天然色的神話

十七歲高中畢業,谷川俊太郎開始寫詩。他沒學過詩歌寫作,甚至不太熱衷於閱讀詩歌,但十七八歲時許多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如同泉水般噴湧而出,自然而然促使着他去寫詩。這本《二十億光年的孤獨》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出版,對他十七歲到十九歲期間創作的所有詩歌進行了彙編,也成爲他出版的第一部詩集。


關於這個書名,他解釋道,“二十億光年”是當時公認的宇宙規模,他在這廣闊宇宙中,一邊同家人和朋友一起生活,一邊又無可避免地感到孑然一身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源自於人際關係,“而源於想在無限的時空中確立作爲自己獨一無二存在的自我座標。”我將這句話理解爲:每個人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不應該按照他人的標準去活,不也應該被統一定義,而確立專屬自己的座標的過程,也是認識自己、成爲自己的過程——這是一段註定孤獨的路,因爲在這二十億光年裏,只有一個“你”。他在詩中寫:


向着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我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噴嚏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哲學上唯物主義提出了三大問題,即“如何更好地認識宇宙、並解決關於宇宙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認識人類社會、並解決關於人類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認識自我人生,並解決關於人生的問題”。谷川俊太郎的詩多討論生命、生活和人性,也探討自然與宇宙,正與哲學問題巧妙契合。這些詩歌體現出了他樸素的哲思,以至於讀起來能讓讀者感受到反思的力量。


爲日常編寫詞典

谷川俊太郎熱衷於爲日常生活中的各類事物寫短詩,編排在一起彷彿是一本極其簡短的詞典。他並非從宏大視角理解人類社會,而是站在人羣中觀察世間,寫下感性的詩句。如他而言,他不寫論文,只寫“天然色的神話”。他對天空和土地保有敏銳的直覺,夜幕降臨,他仰頭觀察星空,發問: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處境嗎?於是,他帶着“黑暗翅膀”,希望可以更瞭解社會的一切。


筆記本承載着事實和情感,是“一無所有”的人類的記錄者,但也確實見證着社會的進步;墨水瓶盛滿烏黑的墨水,他儘量不去沾染,就像不願去觸摸社會的黑暗,但如果沒有它,如果沒有對黑暗的感受,他就無法寫詩;博物館的玻璃櫃內是人類漫長的過往,星座旋轉,無數事物消失,又有無數事物出現,“歷史重演”還在時常發生;醫院讓人恐懼,原來白色也不能成爲太大的慰藉,它像一個沒有祕密的地方,如同一座現代都市……


他寫“士兵”的詩歌,堅定地反對戰爭,他懷揣最大善意,認爲士兵們也是困惑的。何爲戰爭?何爲勝利?雖然士兵們有強壯的肌肉和堅強的意志,但是,谷川俊太郎認爲,城鎮的簡單愛情和雲朵的歌聲才應該是人類活着的目的——爲了活得自由和幸福,爲了活得更像“人類”。


他關心着“平等”這一人類社會的永恆命題,在《毛毛雨》一詩中,他在意着黑人歌手受到的冷漠,並願用熱烈的掌聲抵抗着這樣的種族歧視。雖然洛杉磯有着美麗的星空,但東京卻下着霧一樣的毛毛雨,這樣的雨,落在他心上,又或者說,落在所有追求平等自由的人身上。

青年的他觸碰人類社會,卻沒有更加深入地回答那個哲學問題,不過,詩歌本身並非哲學文本,谷川俊太郎詩歌中的理趣已經足夠讓人驚歎。他很好地展示着青年人對世界的發現,並給予全體人類真誠的信任:


我在等待一位天才

倒不如

相信全人類

——《一九五一年一月》


在山巒和花朵裏祈願


或許有的人認識谷川俊太郎是因爲一首名爲《春天》的詩,這首詩也被收錄在這本詩集中。這首《春天》的最後兩句詩在今年春天一度成爲微博文案的“熱門選手”。


三月多雲的天空下

電車放慢了速度

我讓瞬間的宿命論

換上梅花的馨香

在可愛的電車沿線

除了春天禁止入內

——《春天》


最後的短短十六個字——“可愛”不僅形容電車,也彷彿在說春天;“電車”一出場,立刻將我們帶到櫻花飛舞的日本春天。明媚春光和馨香一同漫入電車,誰又能不感嘆車廂滿載着春天呢?春天這節車廂載着詩和歌,向讀者駛來,又載着幸福,像新年駛去。谷川俊太郎說,生活太正經,只好開始寫詩。這樣活潑又可愛的詩句,或許正是十七歲青年人感知到的世界,如此清新,把人都點亮了。


他的另一首《春天》不如上一首有名,但同樣反映出他對自然的喜愛。他筆下的自然和人親近,是富有靈性的,是宇宙賜予人類的寶藏。


越過花朵

越過雲朵

越過天空

我可以一直上升

在春天的某一刻

我跟神

悄悄交談過

——《春天》


在這樣簡潔的曼妙詩句中,我們彷彿可以窺見雨季青年的細膩與浪漫。他觀看自然,並感知自然的脈搏,帶着一張獨屬於這個年紀青年人的臉,寫滿了敏感。他愛着這不斷變化的四季和自然之景,說永恆是令人倦怠和恐怖的。他把每一個輪迴復返的夏天都當成初夏,當作他第一次遇見的夏天,然後帶着這樣的心情,徐徐向前。


跳躍的聯想和豐富的意象是構成他自然詩歌非常重要的兩部分,它們讓他十七歲的感性有跡可循,流於筆下。大自然對他有着無限的啓發,各種各樣新鮮的事物調動他的情感,拓寬着他對世界的認知,對於一個敏感的青年人來說,他不禁產生了哲學的思考。

谷川俊太郎來到山莊,寫下四首《山莊通信》,在山巒與高原的擁抱中思考歷史與未來,長調的風和積雨雲帶着他的感傷而來。背靠羣山,俯瞰大海,他感到時間和空間像經歷地殼運動般重疊在一起,而新的紀元像太陽初升。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讓他思考人類社會和人生的軌跡,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思考自然中各類事物的本質,思考他該何去何從。


迎接春天 期待更新的夏天

爲了知曉一切新的事物

而且

爲了回答自己的所有提問

——《奈郎》


我想一直這樣默默坐着

 

對自我的探索是他的詩歌裏不可或缺的主題。他詩中的少年總是熱血而無畏,年輕把他們放大,讓他們勇敢地相信着、活着、前進着,這或許也是谷川俊太郎的少年時期。但他到了十七八歲的年紀時,回望過去,不禁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他在《成長》一詩中寫到:從三歲到十四歲,源源不斷攝取知識讓他的過去不斷被拉長,他發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是與宇宙的亙古光陰產生着無法割裂的聯繫;他曾以爲自己所學的課本就是一切的歷史,但在十六歲,他開始“誠惶誠恐凝視過去的無限”;寫下這首詩時,他感到自己“對時間一無所知”。知道的越多,越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而且是視野的拓寬,是心智的成熟。

也正是因爲心智的成熟,使他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他感到孤獨,急切地想要在宇宙中確立自己的座標。他寫下:


萬有引力

是相互吸引孤獨的力

宇宙正在傾斜

所以大家渴望相識

宇宙逐漸膨脹

所以大家感到不安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這個“宇宙”,說的或許是我們所身處的宇宙,又或者是每個人內心的宇宙,我們渴望逃離孤獨,我們時常感到不安,但最後,我們還是需要獨自面對二十億光年的宇宙,在宇宙中找到自己,認識自己,正如雕刻在希臘德爾斐神殿上的那句著名箴言:認識你自己。


“有的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則只能被淋溼。”谷川俊太郎就是這樣能夠感受雨的人,他在靜靜的雨夜感受着驚奇與悲傷,看着林蔭和路燈,彷彿觀看着過去與未來在這樣的靜坐之中發生和交替。對待人類社會這樣的大命題,他從小處着筆;而對待自我,他將自己置身於更大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上。他搭建起人與宇宙的新聯繫,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聯繫,是心跳頻率的共振。


無限地熱愛自己的同時

我一直想要這樣默默坐着

——《在靜靜的雨夜》


獨處和思考是谷川俊太郎對抗虛無的方式,在放任思想奔跑之後,他彷彿更瞭解自己。這也是爲什麼“認識自己”是孤獨的——在人羣中,人們永遠無法發現內心深處的自己,喧囂之中,內心的聲音被嘈雜所覆蓋,不被聽到。所以他選在這樣一個雨夜,靜靜地坐着,並且希望能夠一直這樣和自己、和世界長久地靜坐。


人人都能寫詩,但不是人人都是詩人。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中,青年的谷川俊太郎爲我們提供了一種觀察世界的角度。在這個忙碌、快速、吵鬧、猶如巨大機器般運轉的現代社會,他用他靈巧的詩句提醒我們一路捕捉更多感受,活得生動。

如今,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規模已經從二十億光年擴大到約九百三十億光年,面對廣闊又奇妙的孤獨,我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噴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