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鹭的诗


今天听了王崧舟老师的《爱上语文》第六集:言与意之间的转化。

不但享受了语文中意象之美的魅力,而且学习了由言到象再到意的转化之法,真是收获满满。

比如,我们学习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3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整首诗都在写“愁”,却不见一个“愁”字,只有最后一句中出现了一个愁字。她是在用“三杯两盏”、“满地黄花”、“梧桐细雨”之意象表现自己的愁绪和无奈。写到最后仍觉不够,用一个“愁”字推波助澜,真真是浓得化不开的愁!

再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来你似乎看到山前白鹭自由飞翔,水中鳜鱼肥美,斜风细雨,渔翁垂钓。

李白笔下的白鹭是这样的: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一只孤飞的白鹭轻盈、悠闲、独立的神态跃然纸上。

读诗是要见景的,即由言到象的转化。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回中写香菱跟黛玉学诗。黛玉让她先读王维的五律、李白的七绝、杜甫的七律各100首之后再来谈感受。

有了铺垫之后,香菱亦有了感觉。她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见到的是笼统的景;在理解“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时已经能够看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清晰可见的景。那么,这样的体会肯定会更深刻。

这就是我们语文中意象美的魅力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