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谁,谁是自己

“我有很多我 

你有很多你

不同时期都演过不同的戏

我遇到的你

你遇到的我

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角色⋯⋯”

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在《你好生活》中的一首《观心》,将节目中的撒贝宁唱得泪眼婆娑,也深深打动屏幕前的自己。

听着歌曲,不禁感叹自己是谁?谁又是自己?

自己即本人,自己即本身。

然而,又很难说一个人的组成部分,哪一些是自己,哪一些不是自己;哪一些是真正的自己,哪一些是虚假的自己。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不是自己”的某个瞬间。比如:这是无奈的自己;这是被别人逼急了的自己;这是犯迷糊的自己;这是压力太大的自己;这是过份善良的自己;这是被人伤害的自己;这是不正常的自己。

诸如此类的理由,都是在极力否认,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己。把这些自己,推脱在别人身上,推脱在环境、条件之上,推脱在不成熟之上。历经了太多的否定与肯定,发现好多的自己,都还没有得到自己的承认。

原来,我们需要倾尽一生,去努力弄明白“自己”这两个字。

每个人都会经历模仿别人的过程;经历按父母、老师、朋友、领导的意愿,去做自己的过程;经历把别人的思想当作是自己的人生信条的过程;经历跟随在别人的身后,去追逐大家都在追求的事物,得到了才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过程⋯⋯。如果没有经历这些过程的自己,也不可能有后来的自己。

后来的自己,也会一直走在继续做自己的路上。自己所经历的东西,自己所向往的东西,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自己所丢弃的东西,自己所选择的东西,最终都成了簇拥自己的故事。

不完美的自己也是自己,只有接受所谓的“这不是自己”那部分,才有机缘去确认“这才是自己”的那部分。没有不被自己承认的那些自己,就没有后来被承认的那个自己。

一直走在寻找最终的自己的路上,才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浓郁的色彩。遇见各种各样的人,遇见各种各样的事,遇见不同时期不一样的自己——有的灰暗,有的明亮,有的卑微阴冷,有的善良高贵……。

好像很多的自己,并不受自己所控制,遇见什么样的人和事,就遇见了什么样的自己。

有些自己,到现在自己仍然解释不了;有些自己,也能让自己感到骄傲。

其实,自己就是自己的经历。人本来就需要经历各种不同的自己,通过经历诠释自己,在各种可能中去筛选自己,从而成为真正的自己。

人之所以会有多类别的自己,其实是被不同阶段的不同诱惑撕扯成得四分五裂的。所以,要得到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自己,只能是当那个迷茫的自己,徘徊观望的自己,最终明晰了方向,并坚定地走下去的时候,才渐渐成为了真正的自己和更好的自己。

当前方有光的时候,才能与混沌的自己和解,有了和解,才能有原谅。只有接纳了曾经的自己,不太满意的自己,才会拥抱真实的自己。

自己与自己和解,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释怀,就是发现了一个新的自己,或是出现了一个优于过去的自己,从而让纷乱不堪、找不到方向感的自己,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顿悟。

每一次对自己的重新认识,都会积聚厚积薄发的内在力量,让以后的自己更加清晰而坚定地走在做更好的自己的路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