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朵獨自飄遠的雲

文/李衛星

“我有一間小木屋,彷彿是童話裏的一朵鮮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樹上,撐着一把小傘,爲我遮擋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裏追憶、思考,假如人間的善惡愛憎無法分明,我寧願漂浮在永恆冷寂的太空。”

一代才女張愛玲就這樣孤寂、清冷、毫無牽掛地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但是絢爛輝煌之後也無奈地歸於了平淡,尤其是她晚年悽慘孤寂的生活,就像煙花開過之後留在人心裏冰冷的驚豔一樣,給人一種花落人散兩闌珊的悲壯。

餘秋雨老師初聞張愛玲噩耗之後,沉思許久,說了這樣一段話:“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並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着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顆敏感的靈魂,一種精緻的生態,風韻猶存。”這段話表達了餘秋雨老師對張愛玲的深切理解和讚許之情,字斟句酌,發自內心,我想這也應該代表着很多人的心聲。

我初讀張愛玲的作品,根本就鬧不明白她在講什麼?讀張愛玲完全是因爲她名氣大,生怕被別人小瞧了自己,丟人!隨着閱讀的深入,漸漸地懂得了一點她字裏行間想要表達的一些內容,也慢慢地體會到了她孤寂高冷性格的原因,還有那低到塵埃裏的愛情。

對於張愛玲的身世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她是前清大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張佩綸的孫女,她的體內流淌着貴族的血液。

但是出身貴族的張愛玲,童年並不幸福。父母過早的離異,和繼母長期的不和,繼而被打、被關禁。也許這纔是她生命中最早的寒意,真正的冷。她的急功近利,她的冷漠世故,她的孤冷高傲,都應該與她的童年有關。這樣的童年,才促成她的早熟,小小年紀就讀懂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於是她從此關閉了心靈的一扇窗,冷眼打量這個大千世界。站在自己的舞臺上遠遠眺望着、講述着、描寫着、扮演着、導演着……她將生命的底部翻過來給我們看,也給她自己看。

她的孤獨,她的清冷,她的悲歡,都以近乎傳奇的姿態,執筆書寫了一段舊時的光芒。她在這片光芒裏,漠然脫俗地看着凡塵。彷彿她只是天使落入塵世間的一抹麗影,轉瞬即逝間已回到她獨有的天涯 不願回眸。

燦爛過了,輝煌過了,就像鳳凰涅槃般,她選擇了靜靜地離開,以求獲得新生。在她心裏,人生不過是一場華麗而寂寞的旅行,從來出來,最終還是回到來處去。愛過了,痛過了,快樂過,悲傷過,這就足夠了,於是她生無可戀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就像一朵獨自飄遠的雲,攜着自己孤寂的靈魂,去找尋屬於她自己的那個天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