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父輩們的回憶教會我們的

        我們這一生,從呱呱墜地就開始忙着學習、成長、奮鬥,忙着奔向憧憬中的詩和遠方,我們以爲那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到頭來卻發現,真正的幸福在我們拼命奔跑中早就被歲月這個小偷偷走,剩下的只有遺憾、悔恨和不甘。這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痛楚。


      《一萬塊磚的思念》圍繞房子、親情、故鄉,講述了黑土地上郭從文一家人的悲歡離合故事。爲了建起屬於自己的三間磚房,郭從文兩口子沒日沒夜的拼命奮鬥,幾經波折房子也未建成,最終卻如願住上樓房。而此時妻子玉琴卻因爲癌症撒手人寰,悲痛的丈夫在建房的磚頭上一一標上數字,爲已故的妻子指明回家的路。作者尹琪雖爲喜劇人,但內心卻無比的柔軟細膩,第一人稱的視角,真實的場景,讓人瞬間回到那片黑土地,感受着一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萬塊磚的思念》雖然講述的是那段物質匱乏年代的故事,但其中房子、親情、故鄉三大主題卻留給了我們當代奮鬥的年輕人很多思考和啓示。

        啓示一:房子不是家,只是收藏我們喜歡、苦悶、憂愁等情緒的錦盒。從古至今,無數的人對房子都有執念,認爲人除了喫飯,就是房子,沒有房子就沒有家,就要一直折騰,折騰到死連個停的地方都沒有。所以,有人把房子變成豐碑,也有人把它變成一生的鎖鏈。殊不知,房子和家之間不能劃等號。就像故事中郭從文兩口子爲了攢夠蓋房的錢沒日沒夜拼命奮鬥,最終如願住進樓房,但此時女主人卻得了癌症撒手人寰。爲了過上所謂的幸福生活奮鬥半生,到頭來卻發現真正的幸福卻悄然逝去。其實幸福就在當下,不在遠方。拼命追求遠方的幸福的道路上,也要好好善待當下。

      啓示二:故鄉,一旦離開,就是一座漸行漸遠的城,最後徒有故鄉的虛名。年少時分,我們總是羨慕外面的世界,想着逃離故鄉、遺忘父輩們的故事。所以我們拼命的學習,只爲了能夠早日融入外面的世界。而當我們明白過來時,父輩們已經帶着屬於他們的記憶走遠,熟悉的人不再熟悉,故鄉也早已面目全非。所以,獨在異鄉奮鬥打拼的我們感慨: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容不下肉身。夜深人靜時我們也只能在心裏默默祈禱祝願老屋還在,父母安康。

      啓示三:當親情演變爲內耗時,人終究要爲了自己而活。生而爲人,我們都要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也要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爲人子、爲人夫、爲人父、爲人友……無論哪種角色,盡力承擔好自己的責任,但也別忘記最終爲了自己而活,畢竟親人也好,朋友也罷,也只能陪你一程,不能陪你一世。就像《一萬塊磚的思念》中主人公郭從文,原本憑藉夫妻二人的努力可以過上舒適的日子,卻對父母、兄弟提出的各種超出合理界限的要求無底線遷就滿足,最終自己委屈,親人也沒有絲毫感激。當親情友情超出合理界限變成一種內耗時,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就註定自己不好受,好好生活不爲別的,就爲這些年你虧欠自己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