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農民父親》

看喜馬拉雅對陝西作家高鴻長篇小說《農民父親》的介紹,這是繼陳忠實《白鹿原》之後陝派作家又一經典力作。帶着這樣的高評和驚喜,自己辦了會員交了試聽費,以只爭朝夕、不捨晝夜的精神,早上洗漱聽,上班途中聽,晚上睡覺聽,聽着聽着就入迷不能自拔了,一連聽了兩遍。當然聽書是不如看書的,但收穫還是蠻大的。

《農民父親》絕對是一部上乘之作,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長篇小說。固然不敢與《白鹿原》媲美,但最起碼是近些年我看過的陝西作家中最值得期待的作品。

《農民父親》以“我”爲第一人稱來敘述,顯得更真實、更親切、更生動。父親的一生,坎坷泥濘,太苦太累,命運總在捉弄他,總在和他過不去,一輩子苦苦追求,奮力抗爭,可身上的擔子怎麼也輕不了,腳步怎麼也慢不下來,就像我們看見的陝北的高山峻嶺一樣,層戀疊嶂,翻過一座又一座,永遠沒個盡頭。也許這就是人們把父親稱爲高山、大山的原因。

《農民父親》寫得真好,構思精巧,描寫細膩,情節感人,記憶深刻。前半部分,寫父親帶着一家老小逃荒乞討的坎坷經歷。這是最吸引我打動我最能和我們這代人產生共鳴的部分。大躍進,農業合作社,大鍊鋼鐵,三年自然災害,這些耳熟能詳的字眼,深深地烙在了中國人的腦海裏。就是在這樣的年代,十四歲,結婚,喪父,男女之事還懵懵懂懂的“父親”,迫於無奈帶着一家老小六口人,走上了逃荒大遷徙、乞討不歸路。他們從膠東半島的家鄉出發,一路乞討,剛剛新婚的媳婦大翠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救下了“父親”一家人,可憐的她,臨死時還因沒有給“父親”留下子女而抱憾,她留給父親的,只是兩枚紅色的鈕釦。“父親”一家人繼續跋涉,在途中,他認識了桂花,一個長相漂亮離過婚的女子,“父親”很愛她。但奶奶覺得桂花面相不好,剋夫,堅決反對。作爲一個傳統農家長大的兒子,父親是孝順的,只好痛苦地離開桂花。然而,桂花暗自跟蹤“父親”,也踏上了一條逃荒的路,卻由於各種原因與“父親”失散。在此期間,父親經歷了一次次的生死的挑戰,差一點葬身林中野豬之口。最後“父親”來到了陝北高原,在此落腳,開荒種田,百折不撓,用自己的血汗開闢了一個村莊,並用自己的姓氏給這個村莊命名——梁家河。

新時期終於到來,父親擔任村支書,帶領村民們一起奮鬥,漸漸過上了相對富裕的生活。然而這個時候,其它的困難和厄運又朝父親砸來。首先是桂花的突然出現。這時“父親”已經結婚並且有了兩個孩子,她不能嫁給“父親”,卻也沒有別的去處,只好留在梁家河。這爲母親所不容,她們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矛盾,母親甚至尋死覓活。“父親”雖然選擇了母親,卻也暗中照顧着桂花。最後桂花帶着遺憾離開人世,她有過一些故事,但在認識“父親”後卻成爲一個感情專一的堅貞女子。

後半部分,“父親”一次次經歷着生離死別,妻子鬱鬱寡歡,積鬱成疾,早早的離開了人世,“父親”又續娶了一個女人,成爲小說中“我”的繼母。繼母也是一個善良能幹的女人,她帶來的懂事的兒子不幸患上了尿毒症,爲了給這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治病,“父親”在採藥時不幸墜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後父親只能躺在他爲之付出無數心血和汗水的土地上靜靜地守望了。

“父親”的一生歷盡磨難坎坷,小說中這樣寫道:“父親纔剛剛五十歲,卻感覺像個六十歲的老頭,兩鬢斑斑,微微駝背。我能想到父親肩上的壓力有多大,我感覺父親已經快要堅持不住了。”

可以說,“父親”的一生就是絕大部分中國農民的一生,他們不屈不撓,默默生存、默默奮鬥,在絕境之中也要去努力開闢一個新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永遠是在土地上,比如“父親”的梁家河。他們永遠是土地的兒子,和土地血肉不分。小說也用了一些筆墨來表現“我”的成長,這是“父親”的生命的延續,最後的結局仍然是不能離開土地。譬如小說中有關“我”和菲菲的悲劇婚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以,“父親”留給我的最可寶貴的財富乃是一種中國農民的不屈精神。

“父親”,這個偉大的字眼,處處彰顯着人性的光輝。他的少年老成,他的擔當作爲,他的尊老愛幼,他的待人赤誠,他的不離不棄,他的無私付出,是母親唯一的希望,是兒女最爲牽掛的人,是全家人依靠的港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