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去生活,要好好地生活

沮喪,失落,會讓一個人失去鬥志,甚至忘記了自己爲什麼在這裏。

被一時的失意所困,就忘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怎麼想這都有點不划算。

所以,還是要努力去生活,要好好地生活。

今天在家裏看《蔡康永的情商課》,被裏面的幾個細節打動。

1.

問“爲什麼”,會一步一步邁向絕望;

問“怎麼辦”,比較可能一步一步邁向希望。

對我來說,走向痛苦的那一步就是我在心底無數次咆哮“我爲什麼要活着?”。

可是自己又很清楚,我絕不可能選擇死去。因爲無法心安理得的死去,所以必須活着,活着就變成了我的負累。

一次次掙扎着,給自己建立活着的希望,卻也一次次跌落谷底,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絕望,然後繼續咆哮“我爲什麼要活着?”。

這一切就像是我的人生循環,跌落其中,無法自拔。

今天,我試着問自己:從現在的狀況裏,奔着心中的理想去活,我該怎麼辦?

心中的理想一直都在,就是可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家人。

奔着這樣的理想,現在我可以做的就是好好生活,在每一個當下全心全意的生活。真的像昨天告訴自己的,“多思無益——把那些在情緒裏翻騰的時間,留給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吧。”

給自己一些指令去行動,而不是一直沉迷在情緒的起起伏伏裏。這是我給自己的方向。

2.

沒有黑影,你就感受不到亮光;

沒有黑影,你就會把亮光視爲理所當然。

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我們會感覺是理所當然。

生老病死,也會覺得是理所當然。但在經歷時,沒有人會再用“這很正常”就得出一個“我不難過”的結果。

情緒低落,也是一樣。雖然心裏清楚情緒起起伏伏很正常,但是一旦進入情緒低谷,心底的不適就會逼迫自己“趕緊離開”。

這樣的逼迫,甚至會讓自己懷疑:“是不是隻有我在經歷情緒低谷,別人都很好?”、“我不夠好”、“做什麼都沒用,再努力也沒用”……在這些話語的攻擊下,內心就像一片沼澤,透不過氣,越來越壓抑。

這樣的語句無法指導你的生活,但可以提供一種思考。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時,知道這是真的,是此刻真實的自己,就如同在前面經歷過的開心一樣,都是某個片刻下真實的自己。

如書中的另一段話,“我們常說的負面情緒,就像舞臺上不討喜的角色,各有各的功能,各自在故事需要時登場,發揮完作用之後,就到後臺去休息,等待下一次上場。”

3.

要做好一個人,當然要能夠辨認當下的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從而漸漸瞭解自己,然後一步步地,具備安放情緒的能力。這就是情商。

瞭解自己,從看見自己的情緒開始,不去忽略自己的情緒,願意接納自己的情緒,並好好地安放自己的情緒。

說起來,我在情緒低谷裏掙扎了很久,以至我總在問“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結束?”“誰能來幫幫我?”

這樣的自己無異於是矇住了雙眼,就等着有什麼天降神兵,一下子整個世界都改變了,自己就可以從低谷裏走出來了。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就從辨識情緒開始,像找到泥潭裏求助的自己,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帶着自己走出來。

如果不能做到帶自己向前一步,人始終都是被情緒所控制的。

想想那些在情緒裏,內心哭天喊地,覺得活着了無生趣的日子,自己真的是被情緒拿捏的死死的。

如今,願意從不斷問自己“爲什麼”,到此刻我能“怎麼辦”,我終於帶自己向前了一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