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管理对工作效率的巨大影响

国庆期间我换了个工作环境,是最近几年来我最满意的工作环境。所有的环境要素都是按照我的要求布置的,可以说,没有比这个环境更合我心意的了。

按理说,来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环境,效率应该大幅提升才对。按照我自己的估算,在搬到这个工作环境之前,我每天的高质量独处时间只有2-3小时;搬过来之后,每天相同质量的时间可以达到10小时甚至以上。这样算的话,我每天的工作产出,应该能达到平时3-4倍的水平;即使考虑到个人精力水平,那两倍产出应该是轻轻松松的。因为我主要是码字和做短视频,所以这样计算产量完全是合理的。

然而,刚搬过来的前两天,效率却不尽如我意。应该说是远远低于预期——额,可能和平时也差不多。

这种感觉的确不舒服。是假期贪玩的惯性导致的么?是搬到任何一个新环境都要重新找节奏?还是说我本性就是懒,改不掉?

昨晚冷静思考了一番,终于明白,这些原因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期望管理出了问题

搬到这个环境我太开心了,我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产出不单是翻倍,而且应该是翻倍再翻倍,4倍——这种期望显然给了我很多压力。

收拾和适应新环境当然要花些时间,所以产出显然不可能达到4倍。这种高期望破灭的落差,对动力损害是极大的。

影响人主观能动性的极大一个因素,就是「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你的期望高,但你完不成,就会失望;持续地期望落空,持续被这个落差击中,你就没劲儿了,不想干了,只想逃避,于是就陷入了负向循环。

所以,对症赶紧下药,尝试正确的解决办法。

首先便是及时调整期望。新环境固然很好,但不至于 buff 加那么多。既然连续几日都跟平时工作产出差不多,那就把期望先定在和平时一样就好。该玩玩,该休息休息。把期望大幅降下来,先保证自己第二天能达到预期。

然后,要做好任务管理。

1. 把已经降下来的期望变成具体一天的待办规划。

2. 建立中性奖励机制。在完成一个待办事项完成后,给予自己一个中性奖励。什么是中性奖励,就是看书、学习、运动。这类奖励既能刺激身体分泌多巴胺(因为喜欢这些事),又没有浪费时间的负罪感。所以把这些行为设计成奖励,绝对可以骗过大脑,增强工作动力。

3. 把游戏、看视频设计成超级奖励。超级奖励要控制量,比如,完成「一个待办+一个中性奖励」后,可以玩一局游戏或看一集动漫(基本都在20分钟以内),坚决不能连续玩或连续看,这是底线。这样下来,今天的确没有在这些事情上浪费多少时间。

今天便是依照这样的方案工作了一天,的确就很满意了。实际产出大约是平时的2倍,而且在中性奖励上花费的时间达到了平时平均时间的4倍。作为第一天转变尝试,的确已经是很好。提醒自己不要提高期望,继续保持一段时间再看。

而且,这篇小覆盘文章写到这儿,我丝毫没有精力变差的感觉,思路依然清晰,情绪依然饱满,这就挺好。

一个人独处,自由工作,又没有deadline压迫,完全靠自我设定的目标驱动,的确是很难做到持续自律。但今天实践的这套解决方案,给了我信心。相信我的这个好环境,已经开始有所加成。加油,继续保持今天的状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