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自己需要愛,纔可以既暖自己也暖別人

今天看一篇心理學公衆號上的文章,想起我最近的經歷,忽然發現,原來我也是那個想要被愛,卻一直不敢承認的人,而這一刻,在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也在心裏認可了自己的感覺,因此瞬間覺得放鬆了許多。

回憶起小時候,我是那樣渴望愛,父母的,親友的,師長和夥伴們的,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骨子裏又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在這個三兄妹的家庭裏,獲得父母的一句認可都是很難的,就更很少得到細膩溫柔的迴應了。

而外人,無論是有血緣關係的長輩,還是沒血緣關係的家裏的親戚朋友,別人能給的也是少之又小,所以,我的成長歲月,幾乎一直都陷在強烈的想要被愛的渴望裏。

但是,過於強烈的渴望,讓我顯得更加敏感,多疑,還有一些不配得的自卑,以致於我總是不太會把握與人交往的尺度和界限,最終的結果就是,無論是朋友還是戀人,都在我以爲的傾心付出之後,逐漸的走散了。

隨着時間的消逝,所謂的成熟讓我開始在心裏豎起厚厚的防護牆,爲了不受傷,就儘量不與人交往,爲了不失望,就努力讓自己不存希望,久而久之,我似乎越來越安於孤獨,享受孤獨了。

可是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老祖宗的羣居文化留給我的基因,讓我總是時不時的渴望人羣中的溫暖,人的本能讓我也渴望像一個嬰兒一樣被照顧,被關注,被愛。

於是很多時候,當我看書看累了,健身疲勞了,想幹的事兒都幹完了,我會一個人坐在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萬家燈火,看着樓頂那顆孤獨的寒星,任心底的寂寞悄悄的蔓延,像一隻無形的小獸,在心裏嘶吼,吶喊……

一遍遍打開微信朋友圈,去看別人的動態,然後黯然的退出來,日常生活中,我也有很多的感受需要分享,我也希望被迴應,被關照,可是,我特別怕一條信息發出去後石沉大海似的杳無音信,那種感覺好像身處孤島,任你怎樣,都只有自己,所有的一切,也只能自己承受。那樣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好渺小,似乎很沒有價值,因此很不配得到愛。

於是,爲了避免這樣的感覺,許多的感受或者感慨就默默的壓在心底了,或者一個字一個字的編輯好,猶豫一下又一個字一個字的刪除了,或者,只是發一個自己可見的朋友圈。

我告訴我自己,如果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來自別人的愛,那麼我愛自己好了,如果別人不能給我我要的關注,那麼我就不需要別人的關注,只要我內心足夠強大,我可以獨自做各種事兒,喫飯,鍛鍊,讀書,看風景……

我拒絕承認我需要別人,我告訴自己那是不成熟不堅強的表現,我讓自己與人交往時做到公式化的溫和有禮,可是我的內心卻不想對別人敞開,我試着對別人的事情表現的很淡漠,力求做到彼此互不干擾,我以爲,保持適當的距離,雖然感受不到對方的溫度,可也不會被對方的棱角所傷,所以,雖然孤獨,但也安全。

可是那麼多不經意的一瞬間,我卻仍然會有深深的渴望,渴望我脆弱時有一個人問我一句怎麼了,我感到挫敗的時候會有人告訴我不要緊,我滿心歡喜的時候會有人和我分享,我鬱悶的時候能有人聽我訴說,我無聊的時候可以陪我閒聊胡扯……

然而,這些,我好像都得不到。

人說朋友是分階段的,也分區域的。

家人,似乎只有在大的病痛之時纔會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存在,而平時,我們過問對方的衣食冷暖,卻從來不管對方想什麼,心裏需要什麼,而朋友,在生命流向各個階段,輾轉了各個地方之後,似乎也都失散了。

於是,我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陷入了孤獨的常態,雖然我微信好友通訊錄裏有上百人。可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時候,我是一個形單影隻,獨來獨往的人。

47歲的生日,有很深的感慨,拍了簡單的全家福,連同我的玫瑰花的蛋糕,一起發了朋友圈,卻發現,連一個祝福都沒收到。

我不搭理別人,也沒人搭理我了,我黯然的跟先生說。

可是最後,我竟無意中發現,原來我發的是一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

重新編輯,再發,立刻收到了許多的評論,點贊,祝福,甚至還有幾乎從來不聯繫的人……

我的心,立刻被暖到了,原來,這世間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冷漠,人和人之間,也不是我以爲的那樣疏離。

原來大家都和我一樣,看到過很多人的微信動態,但看見了,卻因爲各種原因沒有反應,可是,在特別的時刻,人們是願意奉獻一些溫暖給彼此的。在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是有人願意真誠幫助的。

就像我,前段時間鄭州大水,想到那裏住着的兒時的玩伴,雖然平素從不來往,連朋友圈點贊都寥寥可數,我還不是心急如焚的給她發微信詢問,知道對方平安了才放心嗎?

大家都是一樣的,平日裏忙生活,不會有那麼細緻的表達,但在心裏,都是需要愛也願意付出愛的人。

所以,沒必要刻意隱藏自己,也不必過去懷疑他人,承認自己想被愛,就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知道自己想被愛,也就能理解別人孤獨,才能主動給到別人自己的愛。

如此,人和人的感情就流動起來,這世界,也就多了許多的溫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