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的第十天

朋友和我一樣,也在渡人生的劫。我問她,“如果知道今天的結果,三年前,你還會選擇離開嗎?”“不會。”朋友回答得乾脆決絕。

三年前,我是唯一支持朋友離開原來的城市並開始新生活的人。我也一直覺得她做了正確的選擇。所以,她毫不猶豫的回答讓我有些失落,或許還有很多歉疚吧。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從一開始就能預見之後會遭遇的坎坷,你還會選擇這條路嗎?”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裏寫到,“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如果我們當初都沒有從命運那裏拿走任何東西,是否就不必付出如今的代價?

曾經一起暢談理想,追逐夢想的朋友,在現實的壓迫下,不得不選擇了妥協。我說,“其實,你現在的生活很好,你在過正常人的生活。”她說,“純,我只是走了常規路線。你覺得我真的樂意走這條路嗎?”

我能理解朋友的不甘和憋屈,可是,我相信,至少她不用走得那麼辛苦。今後,我不願再和她談論夢想,因爲,我只希望她快樂。

總有人告訴我,希望能像我一樣追求自己想要的。可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值得效仿的榜樣。

爲什麼?因爲當你選擇另闢蹊徑,你走得越遠,人生就越沒有參考。孤獨可以遏止,可是,“史無前例”的困境,無法感同身受的孤立無援,以及永遠看不清的前路都是附加代價。我想,願意爲此買單的人並不會多。

亞里士多德寫到,“離羣索居者,不是野獸,便是神靈。”近1400年後,蘇軾寫到,“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在《生活的比喻》裏,陶立夏寫到,“這大概也是爲什麼很多人都在鼓勵你奮進,而我一直在勸你:放棄也很好。‘你要靠放棄來獲得。’因爲我深知,內心的慾望多過內心的力量,是危險的。”

我問過妹妹,“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她說,“我會放棄。我知道,自己踮起腳尖還夠不到的就應該放棄,不管人還是物。去追求那些高不可攀的東西,只會讓我越發痛苦和不安。”

我想,我一直問自己的問題應該是,“我向往的,是我可以承擔的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