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的第十一天

最近脑海里总在循环一个词,lose track of time(失去时间感)。

当疲惫消散,失眠像守时的恋人,如约而至。或许,对隔离开始时夜里惊醒的恐惧和无助仍心有余悸,当失眠来临,我反倒能平静地接受。不过,失眠的副作用是耳朵里总感觉被塞满了东西,鼓鼓的,胀胀的,伴随时断时续的耳鸣。然后,在毫无防备的时候,一阵剧烈的疼痛后是短暂的耳聋,整个世界瞬间安静。

2016年,陶立夏的新书《把你交给时间》出版。自此,每一年我都在重读这本书。

最开始读的时候,我依然在过往感情的伤害里自怨自艾,似一个瘾君子,贪婪地在文字里寻找失恋的慰藉,放任眼泪浸湿无法安眠的夜晚。

后来,我读的是一个倔强而坚强的灵魂,一点一点把自己从泥沼中拉出来的过程。透过文字,我看到了一个安静、内敛且固执的女孩。

这一次,在书里,我看到了时间的脉络,伤痛、煎熬、平静都被标注了具体的时间结点。仿佛一场普通感冒7天自愈的全过程。

 我想,我终于明白,陶立夏为什么要把书取名为《把你交个时间》。“时间带来的伤痕,时间将其抹平。在无法停歇的旅途之中,我们将得以痊愈。”其实,在2018年出版的《生活的比喻》里,她已做了解释。可我,直到现在才读懂。

从8月起,我和阳光像昼与夜,注定没有机会见面。北京很冷,而我一直讨厌空调。于是,感冒成了无可避免的结局。9月底临出发前,我刚经历了一次重感冒。因为担心行程受影响,当时吃了很多药,对每一种病症都小心翼翼。但这一次,我不想再吃药,我要一点一点熬过这场感冒。

因为,我需要证据让自己相信,那条时间的脉络足够可靠,只要我一直走下去,一切伤痛都将得以治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