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研讀272:李廣蘇建傳(一) 李廣蘇建傳(一)


      李廣蘇建傳(一)



李廣(?~公元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他的先祖叫做李信,在秦國時擔任將軍,當年擊敗並驅逐燕國太子丹,後來遷徙到成紀,李廣家世世代代擅長騎射。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蕭關,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從軍抗擊匈奴,因爲善於騎射,殺敵俘虜很多,擔任了漢朝中郎將。李廣的堂弟李蔡也擔任郎官,兩人都擔任武騎常侍,享受八百石俸祿。李廣曾經跟隨漢文帝出行,經常衝鋒陷陣,格鬥猛獸,漢文帝嘆息說:“可惜將軍生不逢時!如果在是高帝時期,封個萬戶侯根本不是問題!”

漢景帝剛剛繼位,李廣擔任隴西都尉,後來升任騎郎將。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擔任驍騎都尉,跟隨太尉周亞夫迎擊吳楚軍,奪得敵軍帥旗,在昌邑城下揚名天下,梁王劉武授予李廣將軍印。還軍後,朝廷不承認劉武的封號,調任李廣擔任上谷太守,多次與匈奴人交戰。

典屬國公孫昆邪對漢景帝哭着說:“李廣的才氣天下無雙,他自負其能,多次和匈奴人作戰,我擔心他最終會陣亡疆場。”漢景帝調任李廣爲上郡太守。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漢景帝命令身邊的一名中貴人跟隨李廣學習攻殺戰術抗擊匈奴。有一次,中貴人率領數十名騎兵外出,遭遇到了三名匈奴人,雙方交戰。三人射箭還擊,傷中中貴人,最後竟然把他的隨從幾乎全部殺盡,所幸中貴人逃回去見李廣。李廣說:“這肯定是匈奴中善於射鵰的。”

李廣率領一百多名騎兵追趕這三人,三人丟掉馬匹步行逃走,一直跑了數十里。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分成左右兩路進行包抄,李廣親手射擊三人,結果殺掉兩人,俘虜一人。經過審訊,果然是匈奴人的射鵰者。李廣命人把這人綁上放到馬上,卻突然看到遠處出現了數千名匈奴騎兵。這些人看到李廣後,認爲是漢軍的誘敵騎兵,全都大驚,漫山遍野列開陣式。

李廣手下的一百多名騎兵全都害怕,想要飛馳而逃。李廣說:“我們離開大部隊數十里,現在就憑藉這百騎逃命,匈奴會追趕並把我們全部射殺。現在我們留下不動,匈奴人肯定會認爲我們是大軍的誘餌,他們不敢追擊我們。”

李廣命令騎兵說:“向前!”他們前進到離匈奴大隊二里的地方停下來,然後再下命令說:“全體下馬解鞍!”他手下的騎兵說:“匈奴人人多而且很近,如果有緊急情況,我們怎麼辦?”李廣說:“他們肯定認爲我們會逃走,我們偏偏解鞍向他們展示不退,讓他們更相信我們是誘敵之計。”

有名匈奴的白馬將軍出來指揮軍兵,李廣上馬和十多兵騎兵向前射殺了白馬將軍,然後退回到原來的隊伍中,解鞍下馬,命令軍兵全都縱馬躺臥。這時天色已近黃昏,匈奴騎兵始終感覺很奇怪,最後也沒有敢出擊。到了半夜時分,匈奴人認爲肯定有漢軍大隊埋伏在附近,好趁夜間攻擊他們,乾脆退走了。第二天早晨,李廣返回大軍中。李廣大後來輾轉擔任隴西、北地、雁門、雲中等地的太守。

漢武帝繼位,左右都認爲李廣是漢朝名將,李廣就從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衛尉,程不識也擔任長樂宮衛尉。程不識原來和李廣一起擔任邊塞太守,率軍在外。漢朝開始反擊匈奴,李廣行軍沒有那麼的隊伍行列講究,總是喜歡選擇水草豐美的地方屯駐,隨到隨停,讓軍兵人人自便,也不嚴格準備刀劍來自衛,他的幕府簡化了各種文書彙報材料,但同時遠遠地派出哨探,所以也從沒有受到突然襲擊。程不識說:“李廣帶軍太簡便易行,如果敵人突然進犯,部隊就不能組織起有效反擊,但他的軍兵跟着李廣安然快樂,都願意爲李廣賣命。我的部隊雖然程序複雜煩擾,但敵人卻不能輕易進犯我。”

在這時的漢朝邊郡中,李廣和程不識都是名將,匈奴更畏懼李廣的膽略,所以士卒大多願意跟隨李廣,不願意跟隨程不識。程不識在漢景帝時期,多次直言勸諫,被封爲太中大夫,他爲人清廉,謹守朝廷的法令不敢有一點變通。

後來,漢朝以馬邑城作爲誘餌欺騙匈奴單于,派出大軍埋伏在馬邑城旁邊的山谷中,李廣擔任驍騎將軍,受護軍將軍韓安國指揮。單于發現了漢軍的計劃後撤退出塞,漢軍首戰無功。以後的第四年,李廣以衛尉的身份擔任將軍,出雁門關進攻匈奴。匈奴軍兵很多,擊敗了李廣所部,並且生擒了李廣。單于平時聽說過李廣賢良名聲,專門下令說:“抓獲李廣時必須要活的。”

匈奴騎兵抓獲李廣時,李廣受了重傷,匈奴人就把李廣放在兩匹戰馬中間,用網兜兜着返回。

這樣前進了十多裏,李廣假裝死去,用眼角餘光觀察周圍的情況,他看到最近處有名匈奴少年騎着一匹良馬。李廣突然騰空而起,飛身躍上少年的戰馬,把這名少年推下馬去,扯下他的弓,鞭馬揚鞭飛馳數十里,重新回到他的餘部軍兵中,得以退回邊塞。後面的數百名匈奴騎兵隨後緊緊追擊,李廣用少年的弓射殺了很多追擊的騎兵,這才得以逃脫。

李廣回到朝廷後,朝廷把李廣交給廷尉審理。廷尉的官吏當認爲李廣損失陣亡的軍兵很多,又被匈奴人生擒俘虜過,按照法律應當斬首,最後判處花錢贖罪成爲普通百姓。



黃其軍

      作於2021年10月17日(古歷辛丑年九月十二)

    文中照片來源於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

景十三王傳(五)

景十三王傳(四)

景十三王傳(三)

景十三王傳(二)

景十三王傳(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