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備課組第5次集體備課紀要


集體備課時間:2021年9月24日

集體備課人員:初二語文科組

議題總覽:

議題1:完善作文訓練理想化方案設計

議題2:新聞班報、中秋古詩素描手繪工作收尾

議題3:討論下週四喻斌老師的公開課

議題4:寫景文言文教學計劃

會議紀要:

一、完善作文訓練理想化方案設計

1.由黎老師、莊老師編輯,將經典的寫景文段集結成第三期《大道雅文》。內容可關注景物描寫的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多感官、多修辭、化靜爲動等,不建議放入長篇內容。(素材舉例:《我的空中樓閣》)爲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經典寫景素材,通過早讀與閱讀課,引導學生先增強對寫景知識、寫景手法的感性認知,進而指導學生寫作應用,提升寫景的表達能力。

2.依據《初二語文學科作文系列教學計劃》安排作文教學,主要包括細節刻畫和景物描寫兩個系列,可以從“訓練擬題”中挑選合適的主題進行情境創設。制訂完善學期作文系列訓練教學設計,是對基礎階段寫作教學的一種探索,旨在引領學生觀察生活、表達生活、提升生活感受力與語言表達力,形成有序化、次遞性的作文訓練思路,尤其注重提升學生記敘文寫作時的細節刻畫與景物特徵的生動表達,以增強學生考場寫作的得分優勢。在細節刻畫能力提升訓練方面,將側重學生動作、神態、微表情等細節能力訓練;在環境描寫方面,側重學生觀察視角的寫景能力訓練,在同一視角及變動視角之下景物的特徵刻畫。以及事與理、景與情的能力表達訓練。

3. 以上訓練在作文中只起到渲染氛圍、增加得分點的作用,不能要求學生大段地寫在應試作文中,否則顯得矯揉造作。

4.本着大閱讀大寫作的課改精神,應充分利用每週四的課堂,大力引導學生開展片斷、整篇、句型等多方面訓練。

二、新聞班報、中秋古詩素描手繪工作收尾

本週末完成各班報紙及中秋古詩素描手繪的收集工作,下週進行展板噴繪。

兩項語文素養作業,是一種特色作業設計,是雙減理念下的作業優化方案:

1、撰寫新聞報道,體驗記者視角——初二語文學科“新聞活動探究課”項目化學習成果展

我們生活在全民新聞的時代,面對奔湧而來的新聞信息,如何認識新聞,如何把握新聞閱讀的控制權,以及如何發佈新聞,已經不可或缺地成爲“公民素養”的一部分。結合初中語文課標要求和教材設置,落實“項目化學習”教學理念,初二語文備課組於2021年9月設計並實施了活動性極強、綜合性突出的新聞活動探究課程項目化學習。

課程以新聞的本質特徵、四類新聞體裁以及新聞採訪過程爲主要學習內容,融合閱讀探究、小組講解、實地採寫、集體合作等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形成了任務目標清晰、任務節點明確的項目化學習課程。

本次展示的是同學們此次項目化學習的最終成果——班級新聞專刊。作爲一個大型的班級集體成果,在新聞專刊的籌劃和出品過程中,同學們或積極供稿,或策劃組織,或編輯美化,或建言獻策,在團隊合作中充分發揮個人所長,共同呈現了此次展覽中相當專業的班級新聞專刊,切實體現了廣雅學子關心時事、求真求實、勤于思考、善於批判的良好素質。

2、古韻賦新生,明月萬里情——八年級中秋“古詩素描”作品展

銀河瀉影,月色橫空,又是一年中秋。千年來,人們用“此時明月”寄託無限情思,用婉轉詩歌傳遞纏綿情意。恰逢中秋假期,爲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和語文素養,初二語文備課組精心設計了中秋“古詩素描”作業,鼓勵同學們選擇一首與中秋相關的古詩,將其改寫爲第一人稱的寫景抒情散文,並手繪意境圖。

本次展示的是年級優秀作業。同學們深入理解詩詞內蘊,用心改寫,所提交的抒情散文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良好效果。同時,他們以畫繪詩,詩畫相映,充分展現了廣雅學子的審美情趣。

三、討論下週四喻斌老師的公開課

1.公開課的教學設計與評課觀察角度:

(1)體現依典型試題設計課堂教學問題的教研思想:在課堂中至少用2-3個依典型試題標準而設計的課堂教學主問題,如文言文翻譯、重點虛詞實詞的理解、文本內容與思想主題、語言賞析等角度的解讀等。

(2)體現“微語文”:通過某一字、某一句,或看似不起眼的字、詞、句,看文章精髓主題。如本文寫景每一段可落到某一個關鍵字詞上;或從本文多用對稱句、四字短語等角度賞析文章,或從某類動詞、形容詞角度切入文本深入解讀。微語文是一種詩意化的語文教學理念:四兩撥千斤,以一管而窺全豹,抓一問題而得精要,切一角度而得妙理,設一情景而得妙趣。

(3)探討以“典型試題”設計課堂教學問題而可能存在的文本解讀應試化現象。即是否會把生動的課堂教學轉變成純應試化評講試題化的教學,從而失去或抑制了學生對語文語言的體驗過程,抑制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度與學習的參與度、認知的生成度,少了學生與文本的深度感知,而直接走向應試化答題式的應對答案,降低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情感的觸動性、情緒的激發性,這是我們從事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面對初一初二的學生課堂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若教師把生動的教材考試化,把文本解讀應試化、學生探究考試化,將無法讓學生體驗思維能力提升的趣味、語文的情味。原則上,應避免課堂問題考試化、課堂問題命題化,重視課堂生成。讓學生獲得語文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與趣味。依典型試題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的確會使課堂目標更明晰也更功利,更務實也更有效,但一節無趣無情無味的語文課堂對學生是更大的不利。期待兩位老師能實現課堂教學目標達成有效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思維體驗。

(4)注意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映,有效的討論、有效的思考、有效的回答,有效的筆記,以及學生會心的微笑,還有關注學生隨機的課堂生成與思維生髮。只有從學生角度觀察課堂,老師的教學探討的價值與意義。

(5)注意從文本的角度觀察思考文本《三峽》的教學重點,知識方面,帶領學生積累掌握文言知識,提升翻譯能力,體會文言文和白話文的不同表達特點;思維方面,引導學生掌握該文寫景的順序、抓住景物特徵等。

(6)注意從課標四大核心素養角度審視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7)注意從學情的角度審視教學環節的開展情況,一看學生基礎,二看文本特性所決定的學生知識結構,三看學生課堂的隨機接受及參與情況

(8)注意從教師課堂語言的組織與課堂氛圍的調動角度看講課教師的業務素養。

四、寫景文言文教學計劃

1. 關注文言教學“一體四面”的特性:

1)文言——文言知識的積累與梳理;

2)文章——結構思路、行文章法的考究;

3)文學——講究藝術手法,提升語言鑑賞能力、審美能力;

4)文化——領略古人的獨特情懷與文中蘊含的古代學識。

2.文言翻譯,是文言重要考點,需增強字字落實意識,然後再強調句式和現代漢語的邏輯。

3.學生文言理解的難點,本質上可能是學生現代漢語的詞彙儲備少,致使沒有足句豐富的詞彙來應對文言詞句的理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