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讲师36计-NO.010-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

在古典老师说的《跃迁》这本书中,高手的策略这个章节你要记住“一条线,3个点”,每个点都是一个组合拳。



这套组合拳分成了三个动作:

  • 找到甜蜜区:找到自己擅长的,并能产生高价值的领域
  • 战略性专注:只打甜蜜区的球,战略性忽略低价值的区域
  • 等待机会,持续迭代:在高价值区域,结硬寨,打呆仗

1. 优势是“碰”出来的

我的优势是知识的加工能力(让知识变成更clear和fun),所以我基于我的优势做了洋葱阅读课和好讲师读书会。
这个优势是怎么来的?我怎么知道的?

我的经验是:
1.优势 = 能力 + 试错
比如我作为一个程序员,但我把我10年工作和管理经验迁移到互联网做知识内容的时候,其实我尝试了很多很多(知识管理\时间管理\图解\项目管理\个人品牌\写作,甚至我尝试过美食博主\情感博主,也开过淘宝网店··· )


  1. 一个人的优势,是在社会分工网中的体现
    比如同样一件事,你做的比别人更好,更快,还更便宜。那在做这件事就会成为你的优势,所以优势一定是别人给你的评价。
    它应该来自你和别人协作过程中的反馈,而不是你的自我评价。


3.优势的结果是核心产品\服务。
也就是如果你的优势不能变成产品和服务,这个优势其实并不会出现,也不会“越来越强”。
所以,你的优势最终一定是从一个“做好了的事情”里面提取出来的。
就想你想开餐馆,你会买菜,会切菜,会洗菜,会颠勺,对8大菜系也有研究,那具体那些菜是你的拿手菜呢?
是不是要都都做一些出来,然后看看客人的评价,再评价一下自己的投入和收益?


2. 成为高价值区的供应商

我觉得作为普通人,预期在自己身上找高价值区;
不如去去找到这些和我的优势匹配的领域的高价值的人群在做什么项目。

最后我去思考,我怎么成为他们的“承包方”。就像三亚和香格里拉一样,不做金融政治商业中心的大城市,但是所有一线城市的人都想去三亚和香格里拉,可以成为一线城市的休闲胜地。


比如我自己借助自己的(拆书为课)的优势,做读书会一周一本书,那我估计可以服务100个同学,然后收入几万块,但是如果我把我的这个优势放到一个更大的价值网络里呢?
比如我在和一些企业定制内训老师合作,帮他们把专业经典的书籍设计成课程工具和模型。
一个企业定制项目就是几十万,而且一旦合作,就可以长期合作。

再比如我有一个很厉害的阅读人陈章鱼,他现在就把虫重心放在了和得到合作,做拆书领读上,在得到的价值网络力,他的阅读能力的价值就会被放到。

3. 如何找到身边的高价值区域?

有同学问我:
这一章给我我最大的感受是高手的最重要策略是“先定位后聚焦”。
寻找头部从身边做起,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高价值区域。
想请问小六老师是如何寻找高价值区域的,身边有哪些高价值区域?

我的回答是:
你要找高价值区,前提是你知道什么是高价值和低价值对不对?
所以我的策略来自《混乱》这本书里的“第一高峰策略”,也就是你眼前能看到的最高的那座山,就是当下对你来说的最高价值区。等你爬上顶上去了,你就会看到更高的山(更高的价值区)。


拿我自己来举例,我在三线小城市的做程序员的时候,管理类的岗位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就是我的最高价值区;
我的第一笔副业收入是400块钱3小时的线下手绘课,那就是我的副业最高价值区;
当有公众号找我写一篇文字400块的时候,我发现写文章比讲课更有价值,于是我的最高价值区就变成了公众号··· ···
后来我和选择自己这个知识付费平台合作开发课程··· ···
再后来,我加入行动派····
选择高价值区域,就是一个不断挑战下一座更高山峰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我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给我的反馈就是最好的证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