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莊漫筆——《大宗師》第一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者,至矣!知天之所爲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爲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

“知天之所爲,知人之所爲”,用六個字來講,就是“知天命,盡人事”。

何謂“天命”?我們人在這個世間,無論你相貌、家境如何,也不管你身份地位怎樣,這一切都是前生的福報。拋開所有這些,人要認識到人生的意義,不應當活得糊里糊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智慧、覺悟的,我們需要認識瞭解自己,開顯出自身本來具有的德能。

說“天命”,這裏面並沒有宿命論的意味,不是叫人消極的向命運低頭。每個人所以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無量劫以來修得的福報,得人身實在不易。所以千萬不要白來人間走一回,既然有緣聞見聖賢的教化,就當建立信心,修學精進。

什麼是“人事”?我們終歸離不開社會人羣,修行更無法脫離生活。自然界有它的法則規律,人間世同樣有人倫道德等的守則。盡己之所能,行事爲人符合於“道”,不悖離人倫人道,無愧於天地人心,這便是君子。

“知天之所爲”,是要人深信因果,明白“人之所爲”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所以應當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上天生成萬物,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全是自然而然的,這就叫“天而生也”。透過天道的規律來看人道,人也應當順於自然,活成自身本來的樣子,彰顯自己的本來面目。

“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人人都有知見的能力,我們人類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掌握了非常多的知識。但是,科學還處於進步的狀態,仍舊沒有止境。即便從前的一些認知,到今天還會被否定,被修正。我們所不知道的,永遠超過於我們已知的。如果人這一生,習慣於向外求索真理,認爲真理是一個獨立於外的存在,這就大錯特錯!這種認知是西方哲學造成的痼病,是二元論思維。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佛已經講明,一切法唯心所變、唯識所現。這個心既是真心,也是那個妄心,二者是一不是二。妄心分別起來了,人就生起是非,煩惱不斷,因爲我們知道的太多,真心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障礙住,自性的德能體現不出來。把這些雜質去掉,心地又是一片光明,般若智慧現前,這時候我們無所不知。

所以這裏面的工夫全在這個“養”字。古人講:“知之一字,衆妙之門;知之一字,衆禍之門。”真正懂了什麼是真知,纔算入道,纔有覺悟的可能。一定要先學會放下,放下是非對錯,人我分別,把對立的世界給它看成是一。“養”自己的德,“養”自己的智慧,越看得破也就越放得下。

我們都希望能“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就像莊子寓言裏的社樹,還有《徳充符》裏面那些個人物,他們都因爲順應自然,才得以優遊世間。任何違逆自然,抗拒自然的行爲,勢必帶來得不償失的後果。

然而這裏面還是有隱患,我們的“知”需要有所根據,就像科學的結論,都是從反覆的實驗中得出來的,不能憑空想象。人類的哲學、宗教,都是在尋求真理,但是境界和修證到的層次不相同。佛法既圓滿又究竟,是世出世法裏最圓融的。修學一定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義不依語,依法不依人,這是個標準。

很多事情我們不知道是“天意”還是“人意”,人的命運,比如壽命、窮達、貧富,是否可以憑藉我們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看看袁了凡的故事,他是通過積德行善,真的改變了自己。所以不要不相信因果,因果是非常科學的,也是最公平的。

既然世人一切的知見都是“不定”的,是“有患”的,那麼我們究竟如何認識真理?真理沒有被掌握在任何人手裏,任誰也根本就無法去掌控真理。古來的聖賢,莊子也好,佛陀也好,他們是瞭解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是沒有哪位聖賢,聲稱自己所發現的這個真理是版權獨有,盜版必究,而是告訴人們,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認識它,從而獲得開悟。

莊子在這篇文字裏,提出一個“真人”,什麼叫做真人?真人就是覺悟的人,佛教沿用這個意義,把菩薩翻譯成“覺有情”。佛菩薩是無情的嗎?他要普度衆生,所以他怎麼可能無情?菩薩的那個情,絕不是自私,有選擇有條件的,而是平等的。爲什麼常有人說,佛菩薩在我最無助的時候卻從沒來度我?因爲你發的心與佛不相應,你把佛當成了依靠了,他沒來顯靈,你就誹謗他,這種心理是完全錯誤的!

佛是老師,不是衆生的保姆,他能教給你方法,至於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自己了。“有真人而後有真知”,怎麼判斷這個人是不是“真人”,如果說他一心想要控制你的思想包括你的行動,這個人肯定是個危險分子,要趕快遠離。如果一個修行人,他的心量還沒有拓寬,還抱着門戶之見,貶低嫉妒同門或者是其他宗教法門,他的知見也不可能是真知。我們現在要找一個好老師,確實是不大容易的事,好在聖賢的這些經典還在,我們還可以去讀。我們要學習古大德的著述,去看那些真正開悟的人寫的文字,讀書也要有“慧眼”,會甄別作者的水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