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另一端的生活——空虛的感覺和生活的意義

昨天寫完了一篇文章,今天決定給自己放鬆一下。可是突然間覺得無事可做了。

樓下的小兩口每天離不開電視,我不理解,看電視多浪費時間!所以我從來不看電視、不追劇。

想着每天應該冥想一會兒,哪怕十分鐘,可就是抽不出這點時間。

趁着天氣還不冷,每天該出去走走,透透氣,可也總是擠不出時間。

來了加拿大,連看書的時間都少了。我好像總是在忙,可是稍微停下來,又會覺得空虛無聊。以至於不得不想方設法讓自己忙起來,找各種各樣的事情,這樣便沒有空虛的機會了。

空虛無聊其實和來加拿大沒什麼關係,在國內時便已經有這樣的感覺了,可能是不工作的緣由吧。

好在有芭蕾課,有愛讀的書,填補了大把的空餘時間。

沒有正經的工作一直是我這些年來的心病。想找一份喜歡的工作一直沒有找到,或者說內心裏不想找,不想再辛苦自己了。於是這種自相矛盾的感覺就一直折磨着我——既對自己有要求,又心疼自己;既想經濟獨立,又怕付出太多。

到了加拿大,其實完全可以拿客觀條件當藉口(陪讀簽證不能工作)坦然面對不工作這件事。既然這樣,爲什麼還是不能坦然享受生活呢?爲什麼還是會空虛呢?爲什麼就不能每天安心冥想十分鐘?爲什麼就不捨得抽出點時間出門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我的內心到底在糾結什麼?它到底想要什麼?爲什麼想到未來的五年陪讀生涯,心裏就這麼彷徨?

特別羨慕我的一個同學,很早以前就不工作了,沒要孩子,夫妻二人過的和和美美。這個姑娘每天畫畫,烘焙,做手工藝活兒,寫書法,感覺日子就是“從前慢”,心很靜、氣很順,人也越來越有仙氣兒。我一直很好奇她是怎麼做到的。

同樣空閒的日子到了我身上,怎麼就變成了弦上發條?每天都那樣的計較時間,生怕浪費,而我空虛時又明明就是在浪費時間。

在小雨中出去走了一圈,看了看已經快紅透了的楓葉。每當有心事的時候,總喜歡去大自然裏走走。

要說來加拿大後心理上的不適,表面上是孤獨、空虛,但仔細想想,其實原因之一是缺乏與成年人的溝通與相處。每天耳濡目染的只有女兒。她再可愛,對我再好,畢竟她只是個孩子,行爲舉止都和成年人不在一個維度裏,有時甚至還有些惱人。所以我纔會孤獨。

正常生活中,有夫妻間的溝通,有同事的交流,有朋友間的親密。這些,現在都成了奢侈品。甚至連出門買菜都還要費勁說英文。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被充實,不論你選擇的是什麼樣的事情,只要是喜歡的,能忘我的投入的就好——哪怕是追劇、是瘋狂健身、是出去享受facial和spa、是喫遍全城,或者是拼命工作、認真學習。

忙着安頓生活是階段性的意義,爲孩子擇校是短期的目標。十分鐘的冥想和出門走走與任何意義都掛不上鉤,便總是被我無情的拋棄。

歸根結底,不管怎麼個活法,都需要個能說服自己的“生活的意義”。

有的人的生活意義是自我享受,有的人是給他人帶來幫助,有的人是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書上說,後兩種更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與幸福感。

所以接下來幾年的陪讀生活,重點不是做了什麼事,而是如何能找到讓自己快樂而充實生活的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