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追光逐影1

猶記少年時,誦讀《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古人崇拜太陽、月亮和星星,是因爲它們給人帶來了光明、溫暖和希望。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太陽還能燃燒五十億年,月亮是借太陽的反射而發光的,星星大多是距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天體。一個人的生命極其有限,即使以百年而論,也不過太陽剩下來的壽命的五千萬分之一。

但是那一天終究會到來,這是一種超越個體生命存在極限的信仰,就像一個人的生命降生於人間,必將迎來死亡的時刻一樣,太陽有一天也會燃燒殆盡,消逝於茫茫無際的宇宙中。至於人類的存續時間,目前尚無任何定論。近三年來,新冠病毒來襲,就已經讓全球陷入緊張與恐慌,更不用談其他生存環境惡化、戰爭因素加劇等天災人禍的例子。

太陽給人帶來光明、溫暖和希望,遠古的圖騰崇拜也表達了人類最樸素真摯的感激之情。我們知道:人的生命有限,太陽的生命有限。這一科學事實,不禁讓人想起中國最古老的兩個神話故事:夸父逐日,后羿射日。愛憎交加,悲欣交集,傳遞着人對太陽最真實而強烈的情感。追逐光明,不只是撲火的飛蛾具有的本能,人類作爲地球上數量龐大的生物種羣之一,也具有向陽而生的趨光屬性。

追光逐影,表現了人們對於光明的熱愛。青年時代,我曾經反覆誦讀過詩人艾青《光的讚歌》,在艾青的一生中,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於光的追求。在他的詩歌創作中,光,成爲他的重要的創作對象。我們縱觀他的創作道路,可以清晰地看見,光,在他創作中的位置。光,像一道七色的彩虹,在他的詩的山嶺上空照耀着……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在詩人最初的創作中,光的形象就已經明顯地出現,並佔有了重要位置。如《當黎明穿上了白衣》《陽光在遠處》等。後來,在監獄中的一組力作中,光的形象更清晰地出現過。比如《燈》《黎明》等。光的形象,在詩人的創作中佔有了更重要的位置。如《太陽》《向太陽》《火把》《給太陽》《太陽的話》《黎明的通知》等等。解放以後的創作中,光的形象同樣也在不斷地出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