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挫折教育”不可掉以轻心】

【“青少年挫折教育”不可掉以轻心】

近日,一则“留学生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在被曝光的聊天记录中,父女二人因为一万元的生活费产生争执,随后女儿在聊天群内发布了辱骂父亲的内容,随后被人将此聊天记录发布在了社交平台。

这个父亲的女儿在西班牙留学,父亲每个月给她打钱,可是女儿的开销很大,弄得父亲压力很大,之前约定好每个月用一万块钱,可是女儿常常超过了。

说实话,这些聊天记录看得我很难受。

女儿对父亲总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而父亲极其卑微,让人心疼,尤其是那句“希望你能理解爸爸的不容易,爸爸已经51周岁了”特别扎心。

对于女生这样的行为,有网友表示愤怒,也有同情女生,认为家境不好的话,确实不应送出去留学。还有人认为该女生有这样的观念和态度,父母的教育也需要负有一定责任。

当今的青少年多为独身子女,大多是在倍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一方面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另一方面,心理脆弱,缺乏抗挫折能力,遇到挫折和不幸就容易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青少年挫折心理及其行为特点

青少年遇到挫折后,会产生强烈的受挫反应,如得不到及时的化解,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导致危险行为。轻者对个人健康成长造成影响,重者危害社会和他人。

1.造成挫折的思维误区

心理学家将13、14岁和17、18岁的青少年看做两次“心理断乳”期,而两次心理断乳的结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独立”。这一阶段的年轻人,个性不完善,独立倾向与依赖性共存,让他们的内心极为敏感、动荡。

从社会成熟性来看,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

因此,在现实中,一旦碰到不顺利时,就会手足无措,心情沮丧。在此阶段,青少年的思维很容易陷入误区,想事情很偏激。

一是,过于绝对化。不是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缺乏对变化的思想准备。因此,青少年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调。

二是,容易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

三是,很容易放大事情的严重性,对事情的后果想得过分严重、可怕。有这种思维模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而导致心理失调,甚至企图自杀,以逃避问题。

2.青少年不被理解的压力

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学习时间最集中、学习最关键、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学习上的很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青少年去面对、去适应,诸如学习内容的变化、课程与作业的增多、学习与考试中日趋激烈的竞争、升学的压力等等。这就要求青少年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但受其心理调适能力的制约,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考试失败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与此同时,父母老师的不理解也造成了他们的无助感。很多家长因社会竞争压力过大,而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放大,有的甚至不切实际,青少年一旦未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就会招致不满和责难,这必然造成青少年的挫折感。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容易让孩子陷入焦虑状态。而很多老师不能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情绪障碍,导致师生之间的冲突、对抗,最终导致孩子厌学。所以家长和老师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的症结所在。

3.青少年挫折常见行为特点

青少年在受到挫折的打击后,有的能理智应对,有的则通过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出来,主要表现有:

一是,攻击行为。受挫后引起愤怒的情绪,对造成挫折的人或物进行直接攻击。如考试失败撕毁试卷,体育比赛失利破坏体育设施或攻击对手(裁判)等。

二是,逃避行为。受挫后采取简单、幼稚的方式规避,不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放弃原来追求的目标。封闭自己,有的破罐子破摔,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三是,焦虑行为。受挫后,由于暂时不能找到解决办法而产生了不安的情绪,如由于目标没有达到,就对老师或亲人产生了负疚感。

四是,自戕行为。遭受较大(重大)挫折后倍感痛苦,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帮助,从而自暴自弃,甚至采取自残或轻生行为。

二、家长如何做好青少年挫折教育

1.培养青少年开朗的性格,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同样的挫折情境,个性特征有缺陷的人更容易感受挫折。如性格孤僻、沉郁压抑、过于内向、自卑或急躁冲动、感情脆弱等就是如此。因此,在青少年期就要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其良好的人格素质。

青少年人格素质是在其交往、生活经验中逐步形成的。家庭和睦、民主的氛围,家长的关怀鼓励等,均有利于青少年开朗性格的形成。但是,生活中的许多环境和人为因素,如:缺少小伙伴关系,父母忙于工作,交往受到限制等等,助长了孩子孤僻、冷漠、抑郁、自我中心、怯懦等性格的形成。家长应正视这些不利的环境和人为因素,创设愉快教育环境,进行正面积极引导。

2.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如果个体的成长道路比较平坦,很少参与社会活动,实践能力较差,一旦进入复杂的社会生活,便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紧张焦虑。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创设高难度的挫折情境,主要是需家长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把真实的生活还给孩子。因为孩子们虽经历尚浅,但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如行路摔跤,和小朋友打架吃亏以及生病等,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困难情境中,父母可有意识的鼓励孩子去直面正视困难,去自己解决问题,等等。

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从刷牙、洗脸、穿衣、洗手帕等小事做起,慢慢进步到帮助大人拿东西、扫地、擦桌子、洗碗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果能持之以恒,对孩子的成长和独立工作能力、挫折耐受力的训练都很有好处。

3.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接受自我。

一个人只有心中向往理想,而双脚踏着现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认识了解自己,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在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时,更需要成人帮助孩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认识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了解,而且要坦然的承认和欣然接受。因为个人所具有的条件,有很多是不能改变的,如容貌、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等,如果不了解自己就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势必增加个人的不安与痛苦。有些孩子狂妄自大,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是最好的,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另有一些孩子过分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一个人只有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才能避免心理冲突,耐受现时挫折。唯有接受现实自我,才能创造理想自我。

4.对孩子避免期望过高。

青少年在做事情时,难免会犯下错误,家长应有意识地避免将其定性为“失败者”,而应适当改变过高的期望目标,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不过度害怕犯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并能积极改正错误,促进孩子不断健康成长。

三、学校和社会如何正确开展青少年挫折教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挫折耐受力。

进行挫折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应对挫折,使其懂得,在人生长河中,任何人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这是人之常情,应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学会“吃一堑,长一智”,把失败当成成功的基石。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失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在进行人生观教育时,则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从而养成勇敢坚毅的性格和开拓进取的品质。

2.创设挫折情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或锻炼而获得,因此,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在实践活动中磨练意志,能增强青少年克服困难、适应环境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地磨练意志的活动,如登山、远足、野炊、拉练、学习竞赛、体育竞赛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假期到灾区慰问,到工厂、到农村去参观并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创设情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假如我是灾区的孩子”、“假如我是残疾人”、“假如我是孤儿”、“当灾难降临到我的身上”演讲会,组织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等。

同时,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多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受挫折”的机会,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使之做好迎接逆境、挑战困难的各种准备。

3.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青少年喜欢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在“挫折榜样”的感染下,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战胜自我的激情。

当孩子能自觉用榜样的事迹激励自己,挫折就会成为其努力的起点和成功的基石。

4.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发挥心理补偿功能。

挫折对人的心理影响具有两重性,因此,应想方设法努力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忍受力,强化内驱力,消除负效应,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一是,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决不能不自量力,目标过高,好高骛远。要适当调整目标,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以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二是,要学会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要努力提高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同学之间不能为了点滴小事而计较,要多为他人着想。遇到事情后,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养成正确的得失观。

三是,要挖掘内在潜力,学会心理代偿。如视觉失明,听觉代偿;听觉失聪,感觉代偿;生活艰辛,事业代偿……要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四是,要创设情境转化挫折。对形成特异心理的孩子应给予心理援助,进行疏导,为其创设一种宣泄场所或情境,分散挫折所带来的压力,使之安全度过焦虑期,并得到新的心理平衡。

5.树立严爱相济的教育观。

教师要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应该爱而不溺,做到严爱相济。爱孩子不能代替包办,而应当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要有严格的要求。做错了,再来,自己去改正,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挫折。

身为父母和师长,要想到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崎岖、坎坷,要在爱和严的结合中,让孩子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从而锻炼经受挫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爱,负责任的爱。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耐挫折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和困难中想办法与之抗争,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从而让生命焕发光彩,活出分量,活出意义和价值。

丁俊贵

2021年10月2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