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获取知识建立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前几天在线上聆听了浙大心理学博士采铜(笔名)的一堂分享课程。主题是关于“如何打造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听了以后很有启发。对照着采铜的分享,我自己也做了一些整理和思考,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思考能够有所帮助。

在知识无门槛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打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正如我们所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获得未知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不仅可以从书本中获得资讯,还可以与优秀的人交谈获得知识,更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比如搜索网站、维基百科、在线教育平台等等,获得爆炸性的、眼花缭乱的各类信息。然而,若想通过获取信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通过主旨问题来锚定关键信息的获取与吸收:

什么是主旨问题?

我的理解是把时间轴拉长几年来看,在未来的3-5年里,我希望能够在哪个领域取得实质的提升,比如:

  • 希望用3-5年的时间让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
  • 希望自己在逻辑思考能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 希望3年后我能够成为一名某领域的专栏作家,并写一本某某领域的书。
  • 希望几年后,成为一名认证的心理咨询师。

总之,就是通过自我思考,明确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长期性的。当确定了自己的主要目标之后,就可以继续思考,若想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我需要做的是什么?这就形成了自己的“主旨问题”。

一旦找到了主旨问题,也就是锁定了问题的主要矛盾,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就应该刻意、主动的去搜集、整理、吸收与主旨问题相关的信息,比如上面的例子,若想用3-5年的时间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就要:

  • 主动、刻意、有意识的寻找与此相关的图书、论文和各类文献,研究国内外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 平时多注意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和一些行业性研究报告。
  • 积极主动的承担更多相关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去积累经验。
  •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更多的行业精英、同业朋友交流心得,以获得启发。

通过上述主动、刻意和有意识的行为,获得的信息可能是比较碎片的、分散的,但可以通过一套自己的体系将这些散乱的信息汇总、整合、提炼,逐渐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二、用“随机漫步”的方法吸收非关键性信息:

如果大家一味的投入到获取主旨信息的状态中,则会产生一个问题:获取信息的视野窄化。采铜分享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用随机漫步的方法来适当增加非关键性的信息。

比如大家不妨偶尔去逛一逛书店、图书馆,随手翻看几本热门畅销书或者冷门到无人问津的杂书,或者去参观一个艺术类展览,或者去一次所在城市的博物馆等等。这样可能就会在不经意间,为你带来一些新的灵感、启发,从而可以激发你的个人创造力,并找到困扰你很久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比如李笑来老师就分享过他是如何认识到比特币,并成为“比特币首富”的,他说他在twitter(推特)上曾经关注了超过一万人,这些人可能分别从事不同的行业。有人说,笑来你关注了这么多人,看的过来吗?笑来回答:谁说我一定要把他们的全部推文都看完的,我完全可以突然想起来时,偶尔打开随机性的翻看一下,有兴趣的自然会看完,仔细研究下,没兴趣的就自然不会再看下去。

正因为如此,有一天笑来老师突然看到一位用户发了一则关于“某虚拟货币目前价格达到了XX美金”,李笑来对此很好奇,于是点击阅读,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最终比国内大部分人更早的认识到了比特币,后来通过挖矿成为了“比特币首富”。

这其实就是随机漫步法的表现,如果当初李笑来没有关注这么多用户,没有随机性的翻看一下,就可能不会了解到比特币这个新鲜事物,更没有可能成为“比特币首富”。

很多人认为追求“少而精”才能对自己有好处,比如很多人建议大家不要订阅太多的微信公众号,订阅过多,造成的结果是可能严重让你分心,最终什么都学不到,空留下手机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小红点。

其实我就订阅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至少超过50个,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物,我当然没有时间每天把所有的文章都看完,但是其实如果有空闲的时候,可以迅速浏览一下那些标题,如果觉得符合你的兴趣,我自然会点击进去读一读。一看标题就觉得没兴趣,也自然不会去翻看了。

所以凡是都有两面性,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用好了,自然能够帮助到你。所以我很认同采铜的“随机漫步法”的观点。

当然,随机漫步法获得信息的手段不应该占用你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要合理的将“获得主旨性问题”的时间进行分配,比较好的分配比例是8:2,即用80%的时间去主动、积极、有意识的获取主旨性问题的讯息,用20%的时间通过随机漫步法获得其他信息。

三、用“八面受敌法”提取特定知识和信息:

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当你读书时,一定要提前锁定特定的目的,即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

譬如,一本好书可能会涉及很多领域,当你想了解一些独特的财经观点时,阅读的过程中就要特别关注财经相关的文字,看作者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他的观点是否对你有所启发,那么这个时候就不必过多关注书中阐述的与社会伦理、遣词造句相关的内容。

当你想通过阅读这本书以提升你自己的文字的表达水平时,可能就不必关心作者在财经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而是要重点关注作者是怎么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美妙的文字表达。

所以,采铜提到:

打开一本书,就打开了一个多维度的空间。

很多人对读书应该怎样读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追求速读,一年能读几百本书。有的人则追求精读,每一个字都认真去看,一年下来可能读不了几本书。

按照上述的观点,我认为不管是速读也好,精读也罢,在读书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获得哪些收获和知识。只有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够锁定关键信息,关注你应该关注的内容。

当然为了获得不同领域的认知,一本书可能会阅读很多遍,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目的,一本书就这样被很好的吸收了。

四、注意在日常行动中获得默会性知识:

什么是默会性知识呢?

默会知识就是隐含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可能你并不能很好的通过文字来归纳总结出来的知识或者技能,但是你却的的确确掌握着这种本事。

就比如你通过反复的训练之后,能够在高尔夫球场挥洒自如,挥杆得心应手。但是如果让你通过语言来跟一个完全不懂高尔夫球的人去讲解如何学习高尔夫,你可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奇怪,我到底该怎么向对方阐述学习高尔夫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但是,见鬼,我就是会打高尔夫,可是,说不出来。

这样的知识或者技能,就是你所拥有的默会性知识。所以在你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仅仅要关注一些书本上的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还要经常对自己、他人乃至整个群体或社会性的行为做一些辩证性的反思,并刻意地对这些行为或者事件做一些总结提炼。只有这样,进步才会更快的来到你身边。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特别强调“吾日三省其身”的原因。

五、通过“打散再组合”的方法构建个人知识库:

通过上面论述的几个方法,如果坚持下去,一定会获得极大的收获和进步。但是,我们都知道,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多元化就意味着信息可能是碎片的、零散的。

如何把碎片的、零散的信息有效的整合起来,以便于自己随时复习、总结和思考,并成为系统化的知识呢?

一个很简单、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立信息搜集库来实现知识的汇总。

很多人喜欢用纸质的笔记本来记录读书的摘要或者写个人的读书心得,我有一段时间也是这么做的,因为我觉得只有通过自己用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才能够加深自己的理解。

但这样做的一个弊端就是,当你积累的素材较少时,想查找一些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一旦积累的素材足够多时,某一天突然想查看当时记录的一句话,就是浪费你过多的精力去逐页的查找。

所以我目前更加喜欢通过电子化的工具来打造个人的知识库,比如采铜就是通过Excel来完成的。

具体而言:

(1)信息初步汇总:

我们可以在Excel中的第一行输入诸如“原文内容”、“出处”、“我的思考和归纳”、“标签”等几个不同的栏目。当阅读图书、杂志或者某一篇文章时,可以把你认为对你有帮助有启发的内容按照这个逻辑逐一在Excel中填写,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为这一段你收录的文字标注几个标签,比如“心理”、“理性与感性”、“自控力”等等。做了标签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便于信息的汇总和检索。这样下来,在不同渠道不同地方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被有序的汇总在一个表格中。

(2)信息的有效聚合:

当你为不同的信息设定了标签之后,你就可以通过Excel表的“筛选”功能,把最近一段时间你搜集到的同一主题的信息汇总在一起。比如当你选择“心理”两个字时,表格中所有被你打了“心理”标签的信息都会被筛选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你有机地、系统化的温习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的观点,并帮助你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3)信息的快速查找:

有时候,我们在写作或者做具体的事情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想引用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我曾经在某一本书读到过,但是究竟我是在哪本书的哪个章节哪个段落读到过呢?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最终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脑细胞,还因为没有引入某位大师的犀利的观点而让你表达的力度变得弱化。

通过建立电子化的信息知识库,一旦你有了某方面的灵感,或者有某方面的需要,就可以马上通过Excel的“查找”功能锁定关键字,进而快速的查到你想要使用的信息。


最后,总结一下,打造个人的知识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你可以借鉴的几个方面包括:

1、思考个人长期要达到的目标,以锚定主旨性问题,并花费主要的精力(80%的时间)来积极、主动、有意识的获取关键性信息。

2、用20%左右的时间,通过随机漫步的方法,获得多元化、多维度的信息,从而避免让自己视野变得狭窄。

3、用“八面受敌法”提取特定知识和信息,即在读书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抓住书本中的核心观点,以帮助你获得特定角度的提升。

4、平时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对行为、事件的反思,将默会性知识显性化,通过持续的“覆盘”来总结和归纳问题。

5、尝试采用电子化工具搜集整理各类信息,并定期通过筛选或查找,将分散化的信息进行聚合,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