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信,時時發心及爲什麼鼓掌

學經的第一步是相信。

這和日常學科學知識正好相反,後者根據邏輯推理,有原因有結果,看到了信了;讀經則是信,然後行,然後證。

到哪山唱哪歌,往前走,不擡槓。

老師講發心即可成佛,細究,發心不是普通的下決心,是不設任何外部條件的自我要求,而且因爲純粹更具感染他人的力量,這和上節課講到的“淨”有關——不爲外物干擾,清淨心堅不可摧。

再看第一品的內容,佛陀以佛心生活,“語默動靜體安然”,內心定光芒現,堪稱楷模!

作業:爲什麼鼓掌?

我當時沒有鼓掌,不敢妄猜他人,可以說說自己。當時仍在聽課狀態,聽到零星的掌聲心有疑惑:每週都上課,需要這樣嗎?後面還有師父帶領回向,應該不算最後結束吧?

當人內心不定則舉動遲疑,爲“識”所累,無法知行合一,身心安然。

覺察修行都在點滴中!

疑問:

課上講,忽下大雨,有境界的僧人依然保持儀態,不爲外物干擾。偶然想到,如果預測將下大雨,提前身邊帶傘,這還算心無掛礙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