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遥:我们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我有目标

十月二十号、二十三号,我分别两次向万小遥老师请教有关写作的一些事。她对我说了很多。我听了后,这些天来,感到受了一种击打。身上恹恹的,心里沉沉的,提不起精神来。这些天虽然还在写,但写的时候,感到是在对付自己。这个对付的自己仿佛是一躯空壳,而真正的我已随灵魂被抽走了。

我因此想了“许多”。可仍然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放不下心,有点郁郁难终的样子。啊,愚钝如此,我可有什么好法子呢。虽然我仍找不到办法和出口,但再面对写作的时候,会问自己:你写的有价值意义吗?有写出来的必要吗?如果没有,就不要写吧。


万老师指出,我所写的文格局比较小,没有走出自我。从文中感受到我的消极,有惰性。当然,我也记得,她说过我写的拉萨那一系列文字是有一定水平的。

除此之外,万老师也谈了些自己的写作经验。尤其是讲叙自己早年奋斗经历,让我十分感动,给我鼓舞与鞭策。

真诚的道一声:谢谢!

本文就此做一个简单的整理,放在这里。不仅是一种分享,更是作为学习、督促、警醒自己的一个场地。

想一想,我与万老师素昧平生,是写作让我们有缘“相识”。她对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写作者耐心真诚热情的态度和品格,由衷令人敬佩。这一种好,于我万金不换。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一·指出我写作上的问题

你的文笔已经很好了。

感觉你现在是被“瓶颈”卡住了。卡在那个小瓶口那里,没跳出来。或者说,你比较消极,不愿意尝试走出“自我”。对生活没有那一种热望。当然,你很努力的生活,很认真的去面对生活当中的一切。但是,你缺少那种激情,你的文章就缺少一种张力。

说直话,你就是一个“蚕”。你现在就是那个蚕茧,你在吐丝的时候啊,吐的那个丝啊,把自己一层一层的包裹了,你就在那个信息茧房里面,没有冲破。这个是得靠你自己从里面去突破的。

文章的格局比较小。

格局小和不愿意走出自我,是指你的文章立意太小。就说无论你写什么题材啊,比如风景,和人的接触,或者你心里的一些想法呀,这些你始终都围绕着你自己在转,转你那个小圈圈里,你没有跳出来。

像你这个年龄文字应是很成熟的,但在作品中没完全达到。文字清冷,缺少张力,激情。文采还待提升。文中要有经典出彩的内容,散文忌四平八稳。比如好恶、喜怒哀乐啊等我都看不着,也感受不到;或者是让我愤怒的,让我热血的膨胀的,也没有;能让我掉眼泪的也没有。

你最大的改变是要先从你的思想上去改变。思想上改变了,你愿意去提升的话,那么你就会很努力的去把它写的更好。


想提升一个层次,想要发表啊,或者被更多的人看到,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得有价值。

比如写一些社会现象,一些唯美的东西,得反应出来一种价值观,是积极的。它涉及的面比较广,有内容,就是要有深度和广度。主题要升华,要有思想。

比如说散文写景,不仅仅是写景,它可以说寓情,还有借景抒情。那个抒情不是个人的小情小爱,而是一种社会的,就是格局要大。

要尝试投稿,要把文章写长。因为纸媒对散文有要求,报刊上的副刊一般是1500字左右,但正规杂志一般要求4000字到8000字之间。

除了文采外,最重要的是文章的立意。

如果你真的想提升的话,你必须得改变。你别的不缺,你就缺一种改变的动力。

我觉得你的文笔好的,是你以前写的去西藏的那一系列。那个文章都是很有水平的。

你有惰性哩。

像我那时候,农村到那个镇上啊,是翻山还要过河,我没鞋子穿,我都打赤脚。我写完了之后,抄到那个作业本上,再去投稿。到镇上去,跑到我们镇上邮局有30多里地吧,都是赤着脚跑到镇上去,然后花几分钱买个邮票投进去。我觉得你现在比我那时候要方便吧,你不要怕吃苦哎。我说这个吃苦是精神上的,你必须得改变,不然你就回到原点。

看你前段时间在写《红楼梦》的读后感,我就很着急。它对你的提升,对你的写作能力不一定有帮助。我阅读的很多东西都是为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而服务的。

读一些好的作品,包括那种历史题材,像《全球通史》《中国通史》,它对写散文,我觉得影响也挺大的啊,有时间读读书,再写,你先看看那个报纸,找找那种感觉。

你也不要拿别人的优点跟自己比,那个啥,那个别人成名早,别人条件好啊。你现在开始也不晚。

你先去试着投报纸,先朝那边靠。就当作一个小目标吧,一点一点的实现。


二.谈写作经验

我是非常反对为了日更而日更的。

那么你还不如用写三篇文章的时间,那个精力,来写成一篇呢。是吧,把那个精力用在一起,慢慢的写一篇是写一篇,一天写一点,把文章拓展开。

不日更并不是意味着你不写,当天你可能写了,只是不在上面发表。比如你想把那个散文写长点,第一天可能才写了几百个字,第二天接着写,第三天接着写,第四天修改。

前期的时候就在脑海里打草稿,从我自己的写作经验上来说,它比动手更重要。

“当作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怡悦自己的文字,也是往往会怡悦读者的(冰心)”,对这个观点,你怎样看?

她这个观点也没错。跟她的那个时代也有关系。所以说,文学它也是要与时俱进的。


写作啊,文章的质量,这个真的跟学历没有太大关系。

二三十年前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就有100多块钱。那时候100多块钱,你知道,是很值钱的。但那时候我只有初中二年级的水平。

写作是一条非常非常艰难的路,要想写出一点成绩还是很难的。

写作,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悟性,它比勤奋更重要。你在天天写,天天写,如果没有悟性,那也就是一堆文字而已。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知道自己的特长。

你说能不能写出来?这个我觉得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它有很多外在的因素。除了你自身的努力之外,我觉得你先朝报纸方面发展。你先朝这方面努力,不要说能发表多少,先不靠这个吃饭。发表多少是多少,偶尔发表一篇什么的,也很好,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一种提升。至少让我们心理上感到满足,精神层面感到很舒服。


三.讲说自己的奋斗经历,给我鞭策

很感谢你对我以前说的话,你没有计较,还觉得对自己有一些触动。

我当时到了北京,口袋里只有50多块钱,还不到60块钱。来的当天,是靠近北京郊区,就在昌平和那个海淀交界那个地方。就像你说的北郊啊。

我知道我要改变命运。当时,就我一个女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用自己唯一的特长,就是靠写作。如果我在写作上写不出名堂的话,要么就只好随便嫁个人。

第一天傍晚到的北京。第二天,我就在一个餐厅里找了个工作。我干了一天,当时没说多长时间,做了一天之后呢,到了晚上的时候,老板就说给我五块钱,我当时就很生气,但是我也不敢找他理论。他说第一天你啥也不懂,客人问那个菜名你都不知道。因为我第一天到,从农村过来的,我确实不知道那些菜叫什么名字。厨房让我拿给客人的时候,客人问这叫什么菜呀,我说不出来。老板就觉得我工作没努力。我也承认我确实不努力。也不是不努力,因为我刚刚来,我像个傻瓜似的嘛。

在当时我觉得我一天的努力给五块钱也确实太少了,我就直接说我不干了,然后就拿着那五块钱走了,这是来的第二天。

第三天呢,我继续找工作,我是很幸运的。看到那个电脑店,那时候电脑我从没见过的,虽然我当老师,我们大山里的老师都没见过电脑。看哪个电脑店,是搞打游戏的,还有组装,就是组装出售。那时候电脑好贵呀,一万多一台,组装的就便宜点,也要七八千块钱一台,笔记本两万、三万一台。店里说要招一个人实习啊,可以带徒弟。管吃管喝,这样我觉得蛮好的呀。因为我知道那时候经营电脑的人至少是文化人,然后我就去了。去见老板,然后就同意了。后来才知道,老板跟他女朋友都是银行的职员,那个店长是他请的代管。

当时管吃管住管喝的,这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不用自己花钱。然后跟老板聊了,老板就不让我做前台,他说让我学个技术,百艺好藏身嘛,就叫我组装电脑。那时候组装电脑是特牛的。在90年代末,就是现在可能都是不错。我想,绝大多数的农村人都没见过电脑,我就会组装了,知道那些元器件怎么组装啊。当然它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有图纸。

在这个店里面,老板一个月给我500块钱的工资。啊,500块钱,我当时在老家教书,一年才600。我说,你给的太高了。他说你想要多少,我说300块钱我就很满足。他说你只要好好干,不止给我500。然后,他跟他女朋友就觉得我特别踏实。当时别人都嫌低呢,你还嫌它高。我说我不是嫌他高,我是觉得我刚来,然后我还能学手艺。按照我们老家的传统,应该是徒弟要给师傅钱,我到你这还给我工资。

我们老板听了就很生气,他大发脾气呢,把桌子一拍,他说,你不要把你当成农民,不要有农民的思维,你如果把自己当农民的话,你就回老家去,就不用到北京来了。到北京吃苦,你要改变自己。你不要把你当成农民,当成农民,你一辈子就是农民。他说我不是瞧不起农民,意思是你要给你自己定位。然后他女朋友也说,你要想改变你的命运,你就得好好想一想,你最擅长做什么,你将来想做什么。

当时我就脱口而出,我说我想上大学,我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他们说,你不是当了老师吗。我说当的是代课老师,我初中还没上完,带的六年级教语文。语文在我的全镇都考第一名,当小学老师不需要太多文化,而且我擅长的是语文。然后我说要考大学。老板就给我买了很多书。我英语几乎是零,还给我买了本英文词典,有时下班了,他们还教我一下。

老板就跟他店里的其他员工说,多照顾我。意思就是别人多干点活呗,我就能多看点书呗。我就花时间学习啊,报名参加考试呀,后来考上了大学。

报名的时候3000多学费,我没有,是老板跟他的女朋友帮我交了学费,从以后的工资里面扣。

大学里,可以说我是从骨子里就改变了。因为那个学校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有非常棒的图书馆。

我晚上白天上课啊,双休日就在那个店里去干活。工资他也没少给,还给500块钱。然后晚上有的时候去帮他们,店里要是忙就去,不忙就在图书馆里看书。我就是那时候看了不少书,这对提升写作能力帮助非常大。

老板他们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的,懂得更多。他们说你要看历史、经济方面的,不能只看文学作品。我也知道,就是哲学经济,历史地理这些都得看。

那时,只要是书,正常出版的我都看。嗯,那两年是一个质的飞跃。后来我毕业了。他们全家就移民。移民走之前,给了我一个电话。中关村,在电脑这方面的,四通公司那时候好厉害,让我到那里去工作。去找他表弟,我没有,我不愿意去。因为我的性格,不愿意去受他们的帮助,太多了,我不好意思。我就自己去找。后来,在一个大学当老师,教了几年之后呢,我就自己出来嘛。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都没有放弃写作。经常有文章发表,和老板他们一说,他们也特别高兴啊。

教了两年书之后呢,那时我就开始常规出版自己的书了,有版税那种,接着成家,买房子。开始有经济压力了,接着养孩子,就自己出来开了个文化公司。

有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呢,就跟很多单位合作,做企业文化这一块。跟我合作的有现在白酒行业第一的,有九寨沟这样5A风景区,还有银行等。做文化公司的同时,我还做这个书画经纪人,代理,包括收藏啊,这份工作现在还在做,只是做的少了,精力有限。

这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那时候想到北京来的原因,说起来,最简单的还是因为穷啊。当时在老家那边,写文章啊,我投的是《中国青年报》,这个报在北京,写一篇文章给100多块钱稿费,那时候100多块钱,真的是很多啊。对于我来说,相同字数的文章,在当地的那个报纸发表才给三块钱。这样一比较,我就在想,哇,北京的稿费这么高,我到北京去写,这是第一。第二,我想到北京上学。尽管没钱,我一直想上大学。第三,我觉得北京它是一个文化古城,它应该比其他地方更有发展前景。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说让我去广东啊,进工厂我就不愿意去,我愿意去北京,我觉得他会有机会的,我就到这里来了。

当时想离开家的背景。在20多年前,那代课的学校学生就开始少了,少了之后呢,学校就合并,一合并呢,就不需要那么多老师。因为我们是代课老师啊,最早离开的肯定是我们代课老师。不管你教的好不好,裁员的时候,肯定是代课老师先走。我就主动走了,因为我年轻,我就觉得把那些机会呀,留给那些年老的老师,他们都拖儿带女的,不容易。我单身呢,我觉得我不论走到哪一个地方还是能活下去。

我们之间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我有目标啊,我是很有目标的,从小我很清楚我想要什么。

我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下面还有弟弟。我们家很穷很穷呢。农村的,农村得种田哦,我们家劳力不富余。那时我姐姐他们都学会用牛犁田了。后来她们出嫁了,我妈妈又去世了,我当老师的时候,我自己还有三亩田呢。我就自己种田了,是水田,我借别人的水牛犁田。

犁水田的时候,我站在水田里,水牛都比我高。我跟着牛后面,那个沉呐,特别是拐弯的时候,一双手扶着那个犁把,得用特别大的力,才能把犁从泥水里扯起来,换个方向。我没那么大的力气。那时候我弟弟上高中需要钱,所以我就拼命的写。至于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因为写作发表能改善我的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