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毀心中的牆--《棚屋2》讀後心得

若能重回人生的每個十字路口,你是否有勇氣面對自己做錯的決定,傷害過的人?愛的力量能否穿透孤獨的人爲自己打造的硬殼,觸及他的內心?--《棚屋2》封面文字如此吸引了我,迫不及待想要一窺究竟。

威廉·楊的小說《棚屋2》(Cross Roads 另譯《十字路口》),是《棚屋》(The Shack)出版後沉潛7年後的作品。書中的主角安東尼·史賓賽是一名孤獨冷傲的精英。痛失幼兒的創痛深埋在他的心底,多年來未曾處理只選擇逃避。他用自己築起的巨牆隔絕了與人之間的關係,阻擋任何想進入他內殿的人,因此他拒絕相信人性,總用自己的解讀去衡量別人對待他的用心。

生命的轉折

一日他突然昏倒在地下車庫,成了一病不起的植物人,但是他的靈魂卻在昏迷的過程中,進行了一次奇幻的旅程,旅程中他遇見了愛爾蘭人傑克,不僅遇見以祖母形象呈現的天父、耶穌、大一號的自己、自大狂和咆哮狂,靈魂還分別進入一名唐氏症兒童,一名醫院女護工,及一名警察的身體裏。

安東尼的靈魂先是滑行進入卡比的身上,卡比16歲的身體,心智卻只有8歲。他那種單純的快樂滿足感染着安東尼,讓他回憶起自己塵封已久的童年,卡比稱他爲“朋友”,讓他感覺很溫暖,他甚至教導卡比搭配穿衣——這是健康時候的他絕不屑於做的。透過卡比,他看到卡比的媽咪、卡比的家和與他們合住的馬吉阿姨,還有卡比的學校生活、喜歡的女孩,他與馬吉同去教堂的情形。卡比是那樣信任他,這份簡單純粹的信任融化了安東尼冷漠外殼,喚起他內在的柔情。

透過卡比與瑪吉的擁抱與親吻,安東尼在教堂滑行進入瑪吉身上,情形則遠沒有在卡比那裏順暢自在,瑪吉對他的反應先以爲他是女廁偷窺狂、再就是魔鬼,反正是與朋友不沾邊,在教堂引起一片混亂,瑪吉自己也狼狽無比——一隻鞋跟斷掉,衣服撕破,精緻的妝容變成了大花臉。

安東尼從瑪吉身上了解一名女性的感受,以往他與女人的關係混亂,與妻子的關係惡劣扭曲,他對女性的偏見,誠如亞伯拉罕·林肯所說:“女人是唯一不會傷害我,卻又讓我感到懼怕的東西。”然而隨着與瑪吉相處,他內心柔和的一面漸漸被開啓,他因爲瑪吉的協助,看到病牀前的自己,也瞭解素不往來的前妻、女兒、弟弟對自己的看法。當他用超然的視角來看待親人之間的關係,似乎體悟到破裂的關鍵原來在自己的身上。

每個人都是一個根

安東尼靈魂滑行的同時,還會進入夢境般的世界,與象徵聖靈的傑克、耶穌、天父形象的祖母、以及自我意識的大安東尼進行對話。傑克告訴安東尼其實他被困在今世與永生之間,並且用“根”、“旋律”來比擬一個人的生命。安東尼以爲自己的人生很成功,但傑克讓他明白實際上他只是一團廢墟,這團廢墟底下卻可能藏着不可思議的美。就算他只是一隻醜陋平凡的根,但上蒼還是有意讓他成爲獨特出衆的花朵。每個人都是一個根,等待着花朵綻放。

似夢似幻的境遇中,安東尼不斷在叉路口選擇,甚至在如寺廟般的建築物旁的一面牆前,與自己的內心對抗,然而他無法跨越自己築起的高牆。當他無助地呼喊:“主耶穌啊,請幫幫我。“迴應他的是更深的絕望,他請晰知道,沉潛在他心底最深的墓穴,是他因病5歲夭折的兒子。這道牆被他發自內心呼喚兒子的名字兒擊破。

沿着另一道高牆,安東尼來到一道門前,發現置身於一座小小的教堂,祭壇沐浴在光線中。原來他來到圍饒燈光設備的病牀前,與5歲的兒子相遇。透過安東尼與兒子蓋布里歐的對話,作者讓我們明白,安東尼將自己困在一道道圍牆之內,他內心不曾放開的蓋布里歐告訴他:“爸爸,我們死後的人生沒有分開,你被困在破碎的世界裏,該是時候重獲自由了。”

築牆與拆牆

爲了保護自己的安全,安東尼用牆取代信任,當他相信只有自己值得信任時,便需要這堵牆,這是自我保護機制,爲的是遠離邪惡。但邪惡通常被圍在牆內,起初保護他安全的,最後卻毀了他。耶穌告訴安東尼:“你需要的是界限,不是牆。牆的功能是分化,界限的功能則是給予尊敬。即使是我們創造的物質,界限標記了最美麗的地方。在海洋和海洋之間,在山脈和平原之間,峽谷與河流匯合之處,我們會讓你知道,如何利用界限讓我們驚豔,同時你要帶着安全感,學會相信我們,有一天你就不再需要牆了。“

安東尼痛失幼兒的創痛深埋在他的心底,這麼多年來他未曾處理只選擇逃避。他用自己築起的巨牆隔絕了與人之間的關係,阻擋任何想進入他內殿的人,因此他拒絕相信人性,總用自己的解讀去衡量別人對待他的用心。作者營造的故事引領安東尼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內心。當我看到這一章時,聯想到“拆毀”內心的圍牆才能重新“建造”。威廉·楊因爲自身的傷痛,曾經在《棚屋》一書中,處理過巨痛帶來的心理傷害與重建,《棚屋2》中仍出現同樣的手法。

故事的最後,安東尼將可以起死回生的禮物,在復活節那一天送給了卡比生病的妹妹林賽,他爲自己做出這輩子最正確也最確定的一次決定。內心的牆被拆毀後,重新發掘妻子、女兒與弟弟對自己的關愛,在瑪吉的幫助下,將原本留給一隻貓的遺囑銷燬。安東尼也同時在那一天,和祖母與耶穌一同俯瞰底下的河谷,河水沖垮了寺廟,摧毀了大部分的牆,曾經燒燬破壞的一切,生機盎然。安東尼知道天父從來未曾在他的生命中缺席。

神放在我們生命中的禮物

神在我們生命不同階段爲我們安排各式各樣不同的境遇,其實都是生命中的恩典。恩典的定義就是上帝所賜白白的禮物。

有的人懂得感恩,數算神的恩典,有的人充滿恩典卻視若無睹,反而憤世忌俗對周遭充滿抱怨與不滿。懂得去感悟神的恩典,就能夠打開神所賜最大的禮物;相反,如果看不見神的恩典,就是把神的禮物推出門外。安東尼性格上的自我防備,對人不信賴,其實究其根本原因是不能接受愛。他把憤怒埋在心裏,推開了所有愛他的人,自己一個人困在自我設限的牢籠。

我們所謂的智力、經驗、常識……是否也攔阻了我們這些自詡爲正常的人,用理智設立的藩籬,讓我們把簡單的事情搞得複雜。主在我們身上作的工多麼艱難——然而我們似乎就是不能做到簡單去信。其實,只要像孩子一樣單純的信就夠了,但我們總是自以爲必須得這樣那樣。馬可福音10章15節:“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人生的各樣選擇

C.S.路益斯說:“你眼中的阻礙,正好就是你的人生。” 生命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破碎再建造,將一切阻礙拆毀重建。若無法認清自我的渺小,不自覺無限放大自我,最終難免會如安東尼一般孤寂,與人關係緊繃。

我的生命在未認識神之前,總是靠自己的經驗判斷進行選擇,奇妙的是信主之後,發現一切的選擇其實仍在神的安排下,就像《棚屋2》中耶穌拿着一大串鑰匙,要安東尼選一把,並且鼓勵他說:“你選的鑰匙就是對的鑰匙。”不論我們選擇什麼樣的鑰匙,神都在背後支持我們,打開最適合我們的那道門。信主之後,我懂得在各項選擇的關鍵時刻,向神尋求答案。因爲與主同行,所以不懼怕,因爲我知道:“我並不孤單。“

一如那個叫“希望”的小女孩對安東尼說的:“我們,安東尼先生,我們並不孤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