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客家炒米粉(新竹米粉)

簡單的一道臺灣美食,蘊含豐富的家鄉味道,不僅是味蕾的滿足,更是心靈的撫慰。

無論在外地工作、就學,總會不時想念媽媽的炒米粉,那Q彈細滑的米粉,被湯汁浸潤入味,收汁後乾爽不粘鍋,米粉口感鬆脆,配料以高麗菜、韭菜、肉絲、蛋絲,熱騰騰的米粉上桌後,滴上幾滴黑醋提味,飽嘗幾碗後,鄉愁的悸動便稍微被安撫下來。

米食的昇華

號稱米粉,當然就是米制品。據傳是五胡亂華時北方人南遷,因懷念北方面食而以稻米制成麪條,而後改進發展成米粉。原本是由中國大陸福建地區傳入。

由於臺灣新竹地區經年強風,獨特的氣候環境非常適合製造米粉,因而逐漸發展成地方性的特產。今日比較廣爲人知的是所謂炊粉的細米粉,先壓制成細絲之後以蒸籠蒸熟,再經過風乾以便利保存。

新竹地區在稻作秋收季節後盛吹東北季風,10月到12月間降雨量少、風勢強適合曬米粉,所以是是出產的米粉品質最好的季節。

自己炒的料實在

記憶中,媽媽炒米粉是家中一件重要的大事,因爲一家七口的份量,製作費事炒工也需一流,所以媽媽不輕意出手。一旦她心血來潮說星期天喫炒米粉,我好幾天前就開始翹首以盼。

星期天一早總催着媽媽別忘了買韭菜,然後開心地幫她挑韭菜、泡蝦米,看着媽媽把雞蛋攤成薄片,然後切絲,把肉絲、高麗菜切好後,先用蝦米爆香,然後炒熟肉絲,,再陸續放入高麗菜及韭菜,料炒好後放入米粉翻炒。

翻炒的功夫需要臂力,一大鍋七人粉的米粉,必須炒得火侯恰到,不糊不幹,汁入味粉滑潤。觀賞媽媽的炒米粉,像是目睹一場烹調盛宴,食材的準備打理,湯汁的控制,火侯的拿捏,我參與樂在其中。

飲食文化傳遞着民族文化的發展,任歲月推移永遠沒辦法被切割,一道深入臺灣民間的小喫,根源於大陸福建。米食的藝術植基於麪食的傳統,南方的飲食創意來源卻是思念北方。

分不清是懷念炒米粉的過程,還是炒米粉的味道,每當我想喫炒米粉的時候,就知道我想家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