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戰國策》札記(三百零九)

“昔者吳與楚戰於柏舉,三戰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屬,百姓離散。棼冒勃蘇曰:‘吾被堅執銳,赴強敵而死,此猶一卒也,不若奔諸侯。’於是贏糧潛行,上崢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轉,晝吟宵哭。七日不得告。水漿無入口,瘨而殫悶,旄不知人。秦王聞而走之,冠帶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蘇乃蘇。秦王身問之:‘子孰誰也?’棼冒勃蘇對曰:‘臣非異,楚使新造盩棼冒勃蘇。吳與楚人戰於柏舉,三戰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屬,百姓離散。使下臣來告亡,且求救。’秦王顧令不起:‘寡人聞之,萬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謂也。’遂出革車千乘,卒萬人,屬之子滿與子虎。下塞以東,與吳人戰於濁水而大敗之,亦聞於遂浦。故勞其身,愁其思,以憂社稷者,棼冒勃蘇是也。

從前,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吳軍連攻三次,攻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隨,百姓流離失所,棼冒勃蘇說:‘我如果身披鎧甲,手執武器與強敵作戰,不幸戰死,其作用也只像一個普通士卒而已,還不如向諸侯去求援。’於是,他揹着乾糧祕密出發,越過高山峻嶺,渡過深水溪谷,鞋子穿爛了,腳掌磨破了,褲子破了,露出了膝蓋;走了7天,到了秦王的朝廷,踮着腳跟翹望,希望得到秦王的幫助;日夜哭泣,希望得到秦王的同情。經過7晝夜,也未能面告秦王。他就這樣,滴水不進,以致頭昏眼花,氣絕暈倒,不省人事。秦王知道後來不及繫好衣帽就跑來看他,左手捧着他的頭,右手給他灌水,勃蘇才慢慢甦醒過來,秦王親自問他:‘你是什麼人?’棼冒勃蘇回答說:‘我不是別人,是楚王派來的因不死於國難新獲罪的棼冒勃蘇。吳、越兩國現在柏舉交戰,吳國連攻三次,進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隨,百姓流離失所。敝國君王特派我來報告楚國面臨的亡國大禍,並且請求援救。’秦王一再要他起身,他一直不起。秦王說:‘我聽說,萬乘大國的君王,如果得罪了志士,國家就會危險,如今就是這樣。’於是,秦王派出戰車千輛,兵士萬人,讓公子滿和公子虎帶領,出邊關,向東挺進,與吳軍戰於濁水之上,大敗吳軍,又聽說還在遂浦作戰。所以,我說的那個勞其筋骨,苦其心志,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棼冒勃蘇。

  “吳與楚戰於柏舉,三戰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屬,百姓離散。蒙谷給鬥於宮唐之上,舍鬥奔郢曰:‘若有孤,楚國社稷其庶幾乎!’遂入大宮,負離次之典以浮於江,逃於雲夢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亂;蒙谷獻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與存國相若,封之執圭,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餘豈悉無君乎?’遂自棄於磨山之中,至今無冒。故不爲爵勸,不爲祿勉,以憂社稷者,蒙谷是也。”

吳、楚兩國在柏舉交戰,吳國連攻三關,攻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隨,百姓流離失所,楚臣蒙谷在宮唐與吳軍遭遇,這時楚王生死未卜,蒙谷撇開吳軍跑到楚都,說:‘如果有孤子可以繼位,楚國大概可難免遭滅亡。’於是,他來到楚宮,背上楚國法律歷次大典,乘船浮游於江上,逃到雲、夢地區。以後楚昭王返回楚都,百官無法可依,百姓混亂;蒙谷獻出了歷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相形之下,蒙谷立了大功,等於使楚國得以保全。於是,楚王封他爲執纒,給他封田600畛。蒙谷生氣地說:‘我並不是一般貪圖爵祿的大臣,我是憂慮國家安危的大臣;國家平安無事,我難道會去憂慮個人有無官做嗎!’於是他隱居磨山之中,至今仍無爵祿。所以,我說的那個既不追求爵位,也不追求俸祿,而憂慮國家安危的,就是蒙谷啊!”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莫敖子華對曰:“昔者先君靈王好小要,楚士約食,馮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惡,然而不避。章聞之,其君好發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楚王嘆息道:“這些都是古人,現在還有這樣的人嗎?”莫敖子華回答說:“從前,楚靈王喜歡細腰女子,楚國的人便少喫飯,使自己的腰都細起來,以致要扶着東西才能起立,雖然想喫東西,但總是忍着餓不喫,這樣餓下去,就有死的危險,可是人們無所畏懼。我聽說:‘國君喜好射箭,大臣也會去學習射箭。’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賢臣而已,如果真是喜好賢臣,上述這五種賢臣,都是可以被大王羅致來的。”

人才不缺,缺的是任用人才的君王。

好了,我們來看看希羅多德的歷史吧!

(103)當波斯人還在戰鬥的時候,拉凱戴孟人和跟着他們來的人們趕來了,幫着結束了未完的戰鬥。希臘人方面這次也損失了許多人,特別是希巨昂人和他們的將領培利拉歐斯。至於在美地亞軍中服務、幷且給解除了武裝的薩摩司人,從一開頭他們看到雙方不分勝負的時候,便一心想幫助希臘人而儘自己的力量去做;而當其他的伊奧尼亞人看到薩摩司人作出了榜樣的時候,他們於是也就對波斯人倒戈並向異邦軍進攻了。

樹倒衆人推。

(104)波斯人爲了他們本身的安全曾指令米利都人看守通路,以便在萬一發生他們真正遇到了的事件時,他們可以以人把他們引導到米卡列山地去。就是爲了上述的理由,米利都人被分配以上逃的任務,同時也是爲了使他們不在軍隊裏從而使他們不會發生嘩變的事情。可是,他們所做的事情和交付給他們的任務完全相反,他們不單是把逃跑的波斯人引到通向敵人的道路上去,而最後他們自己竟而也變成了波斯人的最兇惡的敵人並把波斯人殺死了。這樣,伊奧尼亞就再一次背叛了波斯人。

伊尼亞人的背叛證明暴力無法讓人服從。一旦有機會,必然會反抗。

(105)在這次戰鬥裏,希臘人方面作戰最英勇的是雅典人,而在雅典人當中作戰最英勇的是龐克拉提昂①的名手埃烏託伊諾斯的兒子海爾鏖律科斯。這個海爾孿律科斯後來在雅典人和卡律司託斯人作戰時,在卡律司託斯傾的庫爾諾斯陣亡了,他的葬地就在吉拉伊司脫斯那裏。在雅典人之後,戰鬥得最突出的則是科林斯人、特羅伊具人和希萬昂人。

這裏介紹海爾鏖律科斯的情況。

(106)當希臘人在對敵作戰或是在追逐逃敵而把敵人的大多數解決了的時候,他們便把他們的虜獲物搬出來到海岸的地方,在這些虜獲物當中,他們發現了一些裝着錢幣的櫃子。然後他們就把船隻和整個壘壁放火燒掉了,燒完之後,他們便乘船離開了。他們到了薩摩司之後,就討論他們是否把伊奧尼亞人遷移開並把伊奧尼亞人移居到他們治下的希臘哪個地方去的問題,而打算把伊奧尼亞這個地方交給異邦人來處置。因爲他們認爲,他們不可能永遠地保護伊奧尼亞人使不受敵人的侵犯,而且如果他們不這樣做的話,他們也不敢料想波斯人會不對伊奧尼亞人進行報復。在這件事上,那些當權的伯羅奔尼撒人主張把站到波斯人方面去的那些希臘民族從他們的商埠地移開,而把這些地方交耠伊奧尼亞人住;但是雅典人不贊同把伊奧尼亞人移開的全部計劃,他們也不同意伯羅奔尼撒人幹預雅典殖民地的事務。既然他們激烈反對,伯羅奔尼撒人也就讓步了。結果是他們使隨摩司人、岐奧斯人、列斯波司人和參加他們的軍隊出征的所有其他的島民都加入了他們的聯盟,並要他們發信誼之誓,永遠忠於他們的聯盟者,決不叛離。希臘人使他們對自己宣了誓之後,便想乘船去把橋摧毀,因爲他們以爲橋還架在那裏。

希臘人對那些反叛波斯的民族進行處理。

(107)這樣他們便向海列斯彭特出發了。另一方面,那少數幸得活命並給趕到米卡列高地去的波斯人,則從那裏逃到撒爾迪斯去了。當他們正在趕路的時候,波斯人慘敗之際正好在場的、大流士的兒子瑪西司鐵斯十分痛烈地咒罵水師將頜阿爾塔翁鐵斯;在許多咒罵的言語之外,他特別對阿爾塔翁鐵斯說象他這樣的指揮能力證明他尚且不如一個婦女,而且由於他給王室帶來的損害,他簡直是罪該萬死。原來在波斯人,被人罵成不如一個婦女,那是最大的恥辱了。阿爾塔翁鐵斯聽了這樣多的侮辱言語之後勃然大怒,於是他抽出刀向瑪西司鐵斯奔來,想把他殺死。但是哈利卡爾那索斯人普拉克西拉歐斯的兒子克謝納戈拉斯那時正站在阿爾塔翁鐵斯本人身後,他看到阿爾塔翁鐵斯向瑪西司鐵斯奔來,就抓住他的腰部,把他舉起來摜倒在地下了。正在這時,瑪西司鐵斯的衛兵們也趕來保護他了。這樣一來, 由於救了國王的兄弟的命,這也就是施恩於瑪西司鐵斯本人和國王克謝爾克謝斯了;國王爲了報答他的這一功業,把整個奇裏啓亞賜給了他,任命他爲該地的太守。此後在路上便再沒有發生任何其他的事情而到了撒爾迪斯。而國王當時恰巧也在撒爾迪斯,因爲在他海戰失敗後,他便從雅典逃到撒爾迪斯來了。

這裏介紹了戰敗後波斯軍團上層的內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