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另一端的生活——經常被問到:你適應那裏的生活了嗎?

昨天一個朋友關心我,問我,你適應國外的生活了嗎?我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

要說適應生活,住處周邊的幾個超市都已經基本摸清了,去哪個超市買什麼合適;開車基本習慣了,只是偶爾走神兒一下跳回國內駕駛思路,忘了停忘了讓,會把自己嚇一跳;每週固定去舞蹈教室上課,和熱情的舞友們聊幾句。

生存保證是沒問題了,都熟悉了,可是,這算適應了嗎?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論,現在只有最底層的需求被滿足了。但是精神的需求呢?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呢?

記得剛住下時,正趕上大選,總有人敲門來問支持誰。我只得硬着頭皮告訴人家,我剛來,不太瞭解。其實,我到現在也沒仔細研究過加拿大的兩黨到底有什麼區別。這事離我還太遙遠。

我想走出家門。

昨天開始在網上找volunteer的工作,鎮子的政府網站,整個區的政府網站,博物館,劇院網站挨個搜。

原來加拿大是個非常鼓勵volunteer的國家,身邊可volunteer的工作還真不少。只是,疫情之下,原本正常的活動大部分都停滯了。只有一行“根據疫情狀態等待進一步通知”顯示在屏幕上。

剩下的爲數不多的可以參加的戶外volunteer工作就是打掃樹林了。雖然像這份工作描述的那樣,我喜歡待在自然的環境裏,可是,我想找一份volunteer的工作是爲了能跟更多的人打交道,可以攀談,可以更好的瞭解這裏的人,這個社會。

是爲了減弱待在這邊的孤獨感。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能算適應這裏了嗎?

其實,我特別想去找份工作,哪怕就是普通的藍領工作,走出去總是好的,不然,我的世界從此就僅僅侷限在我居住的這棟房子裏嗎?

其實我離適應還差得遠着呢!等到哪天,感覺到自己可以坦然的、以很平和的心態面對這裏的生活時,估計那時,我纔敢說自己真正的適應了。

剛剛跟早些來這邊陪讀的媽媽聊了兩句,被啓發到了。如果在國內沒解決好自己的日常時間安排問題,沒有有意義的“事情”可做,到這邊就更容易陷入如何打發時間的恐慌中。

有些媽媽們是帶着國內未完的事業過來陪讀的,自然時間上就不會那麼空虛。雖說與他們有牽連的依然是國內的人與事,但起碼她們的生活中不是隻有孩子,她們有自己的圈子,儘管這個圈子暫時還是在熟悉的國內。

只要忙起來有事做就好,這也是人的基本需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