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之路:努力是基本功,借勢是破局點

作者:艾菲

公衆號:艾菲的理想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長江商學院的校訓?

它是這樣說的:取勢、明道、優術。

什麼意思?

術,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能力,它是包含了知識、方法、經驗的集合體,你也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爲“方法論”。

對於術,我們可以學,甚至可以創造。

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規律、原則、戰略,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爲底層邏輯。

對於道,我們可以學,可以悟,甚至可以遷移運用。

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趨勢和傾向,它雖無形,卻具有方向性。

順勢而上,事半功倍;逆勢而動,事倍功半。

所以,對於勢,我們無法憑空去造,我們能做的就是發現它、看見它,然後借勢而起。 

一個人,如能做到“優術”,就已超越了大多數的普通人,可以算做優秀。

一個人,如能做到“明道”,就已超越了絕大多數的人,已臻卓越境界。

這時,如果還能做到“取勢”或“借勢”,則大事必成。

據我觀察,大多數人對於勢的理解,都還停留在外部之勢上。

比如很多人會抱怨,我沒有趕上這個風口,也沒趕上那個風口。

但其實,勢包含了兩個部分,一爲外部之勢,一爲內部之勢。

什麼是外部之勢?

外部之勢,就是來自你自身之外的地方。

如果把你比作一個小小的“點”,那麼你這個“點”就必然存在於一條“線”上,而這條“線”又必然存在於一個“面”上,而這個“面”又肯定是“體”上的“面”。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絕不會是孤立的“點”。

相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線”上的“點”,“面”上的“線”,以及“體”上的“面”。

所以,借外部之勢,說的正是從自身這個“點”之外的線、面、體中獲得勢能的方法。

好,那我們現在就來看看對個人來說,什麼是“線”、“面”和“體”。

“線”代表的是你所在公司。

同一個人,大學畢業後進入的是一家優秀的公司,還是一家業績長期不好的公司,他的事業發展和成長速度肯定會受到完全不同的影響。

在一個優秀公司裏,你能學到更先進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你也會獲得公司提供的各種學習培養機會。

而一個業績長期不好的公司,它的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一定有問題,而且還是一種聚沙成塔的狀態。

試問,在這樣的公司裏,個人的事業發展和成長速度還能快起來嗎?

肯定非常艱難。

再來看“面”是什麼,“面”說的是你所處行業。

我周圍不少身處傳統行業的朋友,都抱怨過這些年的行業發展,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不斷下降。

因此,他們的工資不但沒有增加,每年還會面臨裁員壓力。

爲什麼會這樣?

這種變化與一個行業的生命週期有關。

一個行業的生命週期包括三個階段: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可以說,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逃不開這三個階段。

所以,你所處的是一個冉冉升起的行業,還是一個正在沒落的行業,這將給你的個人成長和發展帶來完全不同的影響。

著名產品人梁寧曾講過一個行業選擇上的經典例子:

有一對雙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學畢業,一個加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

7年後,去騰訊的這位年薪百萬,而且滿街都是挖他的獵頭。去報社的那位,因爲報社沉淪了,他曾經寄託理想的整個產業都沒了,一切都要重來。

假如,不考慮“個人熱情所在”這個因素,你想成爲他們中的哪一位呢?

我想,我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

那什麼又是“體”呢?

“體”代表的是你所在的整個宏大系統。

從時間維度上講,它說的是你所處的時代;從空間維度上講,它說的是你所在的經濟體,也就是國家和城市。

時代是你無法選擇的,但你所在的經濟體卻是可以選擇的。

你選擇留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大概率決定了你個人的成長空間。

在大城市裏,你能接觸到更前沿的商業模式,能與更多有才華的人交流,能參加各類創意活動和講座,還能參觀各種高水平的展覽。

所以,如果你能從中學習,吸收知識、技能、方法,獲得豐富多樣的閱歷和眼界,你這個“點”就能獲得更快速、更全面的發展和提升。

同樣,你是選擇留在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還是一個經濟發展滯後或已經固化的國家,對於你的個人發展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影響。

當站在自身之外,從“線”、“面”、“體”這三個角度來看自己這個“點”時,你就會發現,個人努力雖然非常重要,但外部之勢也是不容忽視的。

就像很多創業公司,他們都會藉助外在的力量來爲自己賦能,並獲得非常快速的發展。

比如,很多智能硬件公司都加入了小米的生態鏈計劃,從而長成了獨角獸企業。

據早前不完全統計,在小米生態鏈中的77家企業,有30家發佈了產品,其中4家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16家的年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3家的收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

這些企業都得到了小米的諸多賦能資源,如渠道流量、品牌、供應鏈、粉絲羣體等,還包括小米成熟的商業模式、管理哲學、產品方法論,以及仍在不斷進化的理念等。

在借用了外部之勢後,你就等於是開着飛機前行,相反,如果忽視了外部之勢,你就只能跑步前進了。

當別人坐着飛機到達了目的地的時候,你可能纔剛剛起跑不到1000米。

然而,只有外部之勢,依然不夠。

我們還要去借自身的內部之勢。

內部之勢,不但是每一個人本就擁有的,同時也是每一個人自己就能把控的。

那什麼是與生俱來的內部之勢呢?

它,就是你的天賦。

爲什麼天賦會是一個人的內部之勢?

首先,我要解釋一下這裏說的天賦到底是什麼意思。

天賦,說的並不是只有科比展現出來的籃球天賦,莫扎特那樣的音樂天賦,畢加索的繪畫天賦,華羅庚的數學天賦,或是愛因斯坦的物理天賦。

相反,天賦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東西。

它是我們每一個人自然而然、反覆出現的思維模式、感受、行爲方式。  

比如:

在一個重要項目遇到問題時,幾個同事在一起討論現在應該怎麼辦。

這時,同事A說:“我們應該把相關數據都看一遍,然後再來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同事B說:“我們應該先來頭腦風暴一下,看看這裏存在的問題可能都有哪些?”

同事C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先去詢問一下客戶的反饋,看看他們對此都有什麼樣的想法。”

你看,面對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提議都不一樣。

爲什麼?

在這裏體現出的正是大家截然不同的天賦:同事A,非常看重數據和依據;同事B,很有創意;同事C,非常在意客戶的想法,很有同理心。

這就是表現在他們身上不一樣的,自然而然的思維模式、感受與行爲方式。

現在,讓我們再次回到“勢”的定義上 - 趨勢和傾向來看看。

這時,就會發現,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的自然而然、反覆出現的思維模式、感受與行爲方式,而它也正是一種趨勢和傾向。

至於,你身上的趨勢和傾向最終能否變成確定的、持續的結果或能力,就要看你對它們的發展和運用了

所以,你的天賦,就是你的內部之勢,而每一個人的內部之勢都不一樣,與另一個人擁有完全相同的內部之勢的機率,僅有3300萬分之一

知道了內部之勢是什麼,那麼現在又該如何去借呢?

讓我們回到剛纔我舉的那個例子。

對同事A來說,他應該不斷髮展“看重數據和依據”這一天賦,比如:提升對於數據的解讀、分析和挖掘能力,從而把它一步步發展成自己的優勢。

對同事B來說,他應該不斷髮展“很有創意”這一天賦,比如:提升自己穩定持續的創作能力或設計創意能力,從而把它一步步發展成自己的優勢。

對同事C來說,他應該不斷髮展“很有同理心”這一天賦,比如:通過提升換位思考對產品進行高效迭代的能力,並把它一步步發展成自己的優勢。

相反,對同事A來說,如果硬要讓他發展出“創造力”和“同理心”的天賦,就會非常困難。

如果因爲這兩項的缺失,會讓他無法好好工作,無法完成任務,那麼他可以做的是,通過努力把這兩個方面的表現拉到及格分。

注意哦,在這裏我說的是拉到及格分,也就是說他不需要把身上這兩個弱項拉到優秀甚至是卓越的分數;他只需要把自己的天賦磨練到卓越的分數。

爲什麼?

原因並不複雜,因爲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一生中可用的時間和精力都極其有限,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成爲方方面面的全才。

既是一個卓越的數據分析者、深度思考者,同時也具備很高的同理心、積極心態;不但能夠力排衆議、統領衆人,同時還能聽取所有人的意見,營造和諧氛圍,包容形形色色的人,既做到公平,又能發現每一個人的不同、優點和潛力......

這,不是人,而是神。

畢竟,所有美好的能力和品質,很難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身上。

所以,你要做的並不是通過非常艱難且長期的努力去把自己的弱勢一個個的變成優勢。

相反,你要做的是:找到你的天賦,即內部之勢,藉助它的趨勢和傾向,然後,通過不斷努力,把它變成你的優勢以及核心競爭力,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具體又該怎麼做呢?

比如:

我有一個天賦是思維,這意味着我是一個很愛思考的人。

但是,愛思考並不意味着就能做出正確的思考,也不等於就能深度思考,或是很有邏輯的思考。

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斷打磨我這個天賦,並把它發展成我真正的優勢,那種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優勢。

藉助這個天賦,我最終形成了我的“思考力優勢”,以及與此相關的核心競爭力。

藉助這個優勢和核心競爭力,我出版了《直擊本質》這本書,並在“樊登讀書”APP的邀請下做了一套深度思考與高維思考的音頻課 - 《高效思考力提升課》。

這時,我的天賦就已不再是天賦了,它成爲了我的優勢,那種一眼就能看出的優勢。

當別人看到我時,只知道我是《直擊本質》的作者,很羨慕我的深度思考能力。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我這個顯而易見的優勢,正是從我本已具備的天賦,也就是我的內部之勢,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卻絕對值得。

同時,因爲每個人都有不止一個天賦,所以當你的幾個天賦形成合力之時,就會發揮出更加巨大的能量。

   最後的話

勤奮和努力,當然是一切成功的基礎。 

與此同時,不論對個人,還是對企業,如果能夠借用外部之勢,以及內部之勢,不但會做得更加卓越,也會做得更加輕鬆,並最終在有限的人生裏獲得更大的成功、滿足與意義。

- END -

作者艾菲介紹:《直擊本質》書作者、“樊登讀書”APP的“高效思考力提升課”主理人,Gallup全球認證優勢教練及培訓師、國際教練協會(ICF)認證專業級教練。21萬讀者公衆號“艾菲的理想”創始人兼主筆,關注我,洞察底層邏輯,構建深度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