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與《戰國策》札記(二)

四國伐楚,楚令昭雎將以距秦,楚王欲擊秦。昭侯不欲。桓臧爲昭雎謂楚王口:“雎戰勝,三國惡楚之強也,恐秦之變而聽楚也,必深攻楚以勁秦。秦王怒於戰不勝,必悉起而擊楚,是王與秦相罷,而以利二國也。戰不勝秦,秦進兵而攻,不如益昭雎之兵,令之示秦必戰。秦王惡與楚相弊而令天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秦、楚之合,而燕、趙、魏不敢不聽。三國可定也。”

秦、齊,韓、魏四國聯合攻打楚國,楚王命令昭雎率領軍隊抵抗秦兵。楚王想要進攻秦國,昭雎不想這樣做。桓臧替昭雎對楚王說:“如果昭雎取得了勝利,其它三國就會憎恨楚國的強大,擔心秦國改變主意而聽從楚國:三國必定加強對楚國的進攻以便增強泰國的信心。如果秦王被戰爭不勝所激怒,一定發動全部兵力進攻楚國,這樣大王就要跟秦國互相疲勞作戰,而使齊、韓、魏三國獲得利益。如果我們不能戰勝秦國,秦國就會發兵攻打我國。因此不如增強昭雎的兵力,讓他做出決戰的樣子給秦國看。秦王本來就討厭和楚國進行疲勞戰而使天下諸侯得利,這樣秦國就可能割讓一點土地以結束戰爭。如果秦國、楚國聯合,燕國、趙國、魏國就不敢不聽從命令,三國就安定了。”

楚國作爲一個文化與中原諸國有差異的國家,常常受來自中原各國的圍攻。跟西面的秦國結盟,有利於楚國向北發展。楚王想攻打秦國謀劃不妥。被橫臧阻止了。

好了我們來看看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吧!

      這次遠征也是一樣,雖然它比過去其他遠征著名些,但是如果我們檢查事實的證據,我們會發見,它幷不是如我們所理想的,尤其不是如通過詩人的影響使我們相信的那麼重要。

這是修昔底德對特洛伊戰爭的評價。

      就是在特洛耶戰爭以後,希臘居民還是在遷動的狀態中;在那裏經常有遷徙和再定居的事,因而沒有和平發展的機會。經過很久之後,希臘軍隊才從特洛耶回來。這一事實本身就引起許多變化。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黨派鬥爭;那些被放逐而流亡的人建立了新的城市。特洛耶陷落後六十年,近代的彼奧提亞人①被帖撒利人驅逐出阿尼而定居於現在的彼奧提亞地方,此地過去叫卡德密斯。再過二十年後,多利亞人和赫丘利的子孫們佔領了伯羅奔尼撒半島。這樣經過許多年代,遇着許多困難之後,希臘人才能夠受和平的定居生活,人民遷徙的時代才告終結。接着就是殖民時代。⑨雅典人殖民於愛奧尼亞和大多數的島嶼上。伯羅奔尼撒人建立大多數殖民地於意大利和西西里,也建立一些殖民地在希臘的其他地方。所有這些殖民地都是在特洛耶戰爭以後建立的。

這裏介紹了特洛伊戰爭後希臘半島的發展狀況。

      古老的政體是世襲君主制,君主有確定的權力和限制;但是因爲希臘的勢力增加,獲得金錢的重要性愈來愈明顯,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建立了僭主政治。收入增加,造船事業興旺,於是它們的野心開始傾向於海上勢力了。

簡述了了希臘人爲什麼發展海上勢力。

      一般人都認爲科林斯人是最早採用近代方法建造航海設備的,據說,希臘最早的三列槳大船是在科林斯建造的。當時科林斯有一個造船人阿密恩諾克利,他似乎替薩摩斯人建造了四條船。將近三百年以前(從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時計算起)⑧,阿密恩諾克利到薩摩斯去。歷史上所記載的第一次海軍戰役是科林斯人和科西拉人間的戰爭,這個戰役大約發生在二百六十年以前。

介紹科林斯人的造船技術的來源。

        科林斯位於地峽之上,自遠古以來即爲重要的商業中心,雖然古代的交通是在陸地上而不靠海道進行的。住在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人和半島以外的人來往必然經過科林斯的領土。所以科林斯因其財富而勢力增加;這一點,古代詩人在科林斯的名字前面,常加一個“富庶的”形容詞①可以看出來。當希臘的海上運輸事業更發達的時候,科林斯人有了一個艦隊,鎮壓海盜;同時因爲它能夠在陸地上和海上供給通商的便利,從海陸交通上得來的收入使它富強起來了。

科林斯因爲地理位置的重要而富庶。

      後來愛奧尼亞人也成爲一個海上的勢力,這是在波斯第一個國王居魯士③和他的兒子岡比西③的時代。當然,在他們反抗居魯士的時候,他們有一個時期控制了整個愛奧尼亞海。

追溯愛奧尼亞人因抵抗居魯士而強大起來。

      當時薩摩斯的僭主波利克拉底④利用他的海軍,增加了自己的勢力。他征服了許多島嶼,累尼亞島也在內,他把這個島貢獻給提洛島上的阿波羅神。⑤當佛西亞人建立馬賽時,⑥他們也在一次海上戰役中打敗了迦太基人。

這裏介紹波利克拉底和佛西亞人稱雄的時期。

      這些是過去最大的海軍,就是這些海軍,雖然比特洛耶戰爭晚了許多世代,似乎有三列槳戰艦⑦的還不多;它們和過去一樣,還是由一些長船和五十槳大船組織而成的。最早使用三列槳戰艦較多的是西西里的僭主們和科西拉人。這正在波斯戰爭和繼岡比西爲波斯國王的大流土死亡⑧以前不久。在澤爾士遠征之前,希臘沒有其他重要的海軍。雅典、厄基那和少數其他國家可能已經有了一種所謂海軍,但是這些海軍主耍由一些五十槳大船組織而成的。在這個時期的末期,當雅典和厄基那作戰以及外族將要入侵①的時候,地米斯托克利才說服他的同胞建造船艦,他們利用這些船艦在薩拉米作戰。就是這些船艦也還不是完全建造了甲板的。

繼續介紹希臘戰船的發展歷程。

        希臘的海軍,無論在較遠的時代或在較近的時期中,都是這樣的;儘管如我所描述的,但這些海軍還是各海上強國勢力的來源。它們爲國家取得收益是帝國的基礎。利用海軍征服島嶼,最小的島嶼最先陷落。在領土的擴充中,沒有陸地上的戰爭,只有邊疆上的小衝突,沒有派遣陸地上的遠征軍,離開本國去征服別的國家。沒有小國在強國領導之下組織起來的同盟,也沒有小國自己在平等的基礎上組織共同行動的聯盟。戰爭只是鄰國間的地方事件而已。⑨

介紹希臘半島周圍的國家的衝突。

      在它們的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國家遇着不同的困難。例如愛奧尼亞人的勢力很快就興起來了,但是波斯國王居魯士和他統治下的波斯人消滅了克勞蘇斯③之後,侵入哈利斯河④與[愛琴]海間的土地,把大陸上愛奧尼亞人的城市併入波斯帝國之內。後來大流士利用腓尼基人的海軍,也征服了一些島嶼。⑤

波斯帝國對希臘半島的侵擾。

      希臘國家由僭主們統治。僭主們總是考慮他們自己、他們個人的安全和他們自己家族的光耀。因此這些政府的主要政治原則是安全,它們沒有值得提及的成就一事實上,除了它們的直接地力利益以外,它們什麼事也沒有作。因此,在長期中,整個希臘的國家不能聯合一致,作出什麼了不起的事業來,就是單獨的城市也缺乏進取心。

希臘國家各自爲政,沒有結成同盟關係。

      但是最後斯巴達鎮壓了雅典③以及希臘其他地方的僭主政治⑧希臘其他地方的僭主政治大多數比雅典的僭主政治長久得多。自從多利亞人定居在斯巴達的時候起,斯巴達有一個特別長久的政治混亂時期,但是斯巴達很早就有一個憲法④,它從來沒有過僭主政治。四百多年以來,⑤他們的政府沒有變更,這點不僅是它內部力量的源泉,並且使它能夠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

介紹斯巴達政體的穩定性。

        希臘僭主政治終結不久,波斯人和雅典人發生了馬拉松的戰役。⑥十年之後,外族敵人又帶着巨大的軍隊想來征服希臘;在這個危急的時候,斯巴達人指揮希臘的聯軍,因爲他們的勢力最爲強大。雅典人在被侵略的時候,決心放棄他們的城市,拆毀他們的房屋,登上他們的船舶,全部人民成爲水手。共同努力把外族的入侵擊退。但是不久之後,希臘人那些在戰爭中共同作戰的和那些後來背叛波斯而來的一分裂爲兩個集團:一個集團以雅典爲領袖,一個集團以斯巴達爲領袖。雅典和斯巴達顯然是兩個最強大的國家,一個在陸地上稱雄,一個在海上稱霸。在一個短時期內,戰時的同盟還繼續存在;但不久後,爭端即起,雅典和斯巴達各有同盟者,彼此間發生了戰爭,而其餘那些自己有糾粉的希臘國家,時而參加這一邊,時而參加那一邊。所以自從波斯戰爭終結到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中間雖然有些和平的時期,但是就整個情況說來,這兩個強國不是彼此間發生戰爭,就是鎮壓它們同盟者的暴動。因此,它們在軍事準備方面都達到了高度的水平,同時在危難的艱苦訓練中都獲得了它們的軍事經驗。

這裏介紹波希戰爭後斯巴達和雅典的爭霸戰,並在爭霸戰中發展。

      斯巴達人沒有要求他們的同盟國繳納貢款,但是注意使這些國家都是由那些爲着斯巴達的利盆而工作的貴族寡頭所統治着;而雅典則逐漸奪取它的同盟國的海軍(只有開俄斯和列斯堡⑨是例外),要求它的同盟國繳納貢款。因此,在這次戰爭中,單獨雅典一國所能應用的軍隊比同盟全盛時期的同盟軍的總數還要多些。在研究過去的歷史而得到我的結論時,我認爲我們不能相信傳說中的每個細節。普通人常常容易不用批判的方式去接受所有古代的故事一就是對於那些和他們本國有關的故事,他們也是這樣。例如,多數雅典人以爲被哈摩狄阿斯和阿利斯托齋吞所刺殺的希帕庫斯③是當時的僭主,而不知道希比亞是庇西斯特拉圖的兒子中的最長者和支配者,而希帕庫斯和帖撒拉斯只是他的弟弟。④其他希臘人⑤也同樣地不但對於記憶模糊的過去,而且對於當代的歷史,有許多不正確的猜想。例如,一般人相信斯巴達國王每人有兩個表決權,而事實上他們每人只有一個表決權;也有人相信斯巴達人有一個名叫“彼塔那”團的軍隊。這樣的一隊兵士是根本沒有的。事實上,大多數人不願意找麻煩去尋求真理,而很容易聽到一個故事就相信它了。

修昔底德糾正一些錯誤的傳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