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这个分水岭

前几日和一位一岁多的宝妈聊天,突然发现,养育者的焦虑也分阶段式。幼儿期有幼儿期的焦虑,而小学就像一个分水岭。

如今站在这分水岭之中,回看自己走过的育儿路,发现一切也只不过是平常的生活而已,所谓的养育就是父母选择的生活方式。

自己选择的所谓放养的养育模式,没有任何的早教、兴趣班,甚至幼儿园都只是上了一个半学期。如此孩子上小学之后我没有遇到挑战吗?有的!

起初,我也担心孩子的适应问题,毕竟那个小学于我来说都觉得好大呀。一年级就有六个班,每个班都有50个左右的孩子,好大的大集体呀!我这个从小地方出生的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没进入过那么大的集体呢。

但儿子的适应能力似乎还行,一切都挺顺利的,每天的上学、放学似乎已经就是日常了。

那么学习上呢,原来这才是重点,新的挑战早在该出现的地方等着我了。

陪孩子成长的路上,幼儿期孩子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有机会重新去认识自己的情绪,理清自我的关系、原生家庭的关系和重新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

那么现在呢,我发现透过孩子,我要重新去做另一份功课了——如何平衡外在的评价。

回看自己的学生生涯,小学在自己那个小小的村庄里,几乎可以说是在无忧无虑的时光里度过的,那里储存了我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但是从初中,离开村庄到镇上读书之后,从此学业生涯里似乎都是黑暗的历史。我开始渴望优秀,因为优秀可以获得太多啦,比如老师的亲赖、比如荣誉、比如价值感、存在感……但那个领奖台,我一次都没上去过,无论我如何努力,那里似乎都遥不可及。

那种深深的挫败感和自卑感,在整个青春期让我无比地痛过,而在成年后也要花好多好多时间去修复,而疤总会留下痕的。

当我开始陪自己的儿子学习时,进入到一个榜样的集体中时,我发现自己曾经对优秀和被认可的渴望很隐蔽地投射到孩子身上了。

一看到儿子落后了就着急,一看到儿子不太情愿练习写字就失望、生气。

我看到自己失望的背后是对儿子有着属于我自己的期望,儿子达不到我的期望,我就生气。生气的背后是我陷入一种否定当中,否定自己也否定儿子,我想摆脱这种被否定的恐慌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用生气来自我防护,透过生气的情绪传递给孩子“都是你做得不够好”的信息。

当我看清了自己的情绪之后,一切似乎就变得晴朗多了。

我问自己,我可以允许自己的儿子达不到老师眼里的优秀状态吗?当然可以,就像我现在允许自己可以不用达到社会对成人的优秀标准一样,自得其乐地当一个农民,顺便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曾经我无比渴望过,即便我不优秀也值得被接纳和肯定,也值得获得人所需要的爱。不用把爱做为条件去要求孩子优秀,是我能给孩子的安全感之一吧。

如此,就该任孩子不学吗?

当然不是!

只是在完成了自我接纳之后,面对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莫名的情绪,你开始有空间去允许孩子慢慢来,哪怕他暂时跟不上。

试想等孩子到了我们这样的年纪,拼音和识字对他来说也一样是小菜一碟。而我们始终要保护的是孩子学习的热情,如何保持这份热情呢?

在我的经验里,我觉得是让最初接触学习的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就算整个中学阶段我一张奖状也没领过,但小学时光确实充满了许多美好。所以,即便走出校园以后,我对学习依然充满热情,哪怕要面对生计,但透过所学一次次打破自己很多原有的认知,依然让我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满足。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保有这份学习的热情,希望他可以支配属于他自己生命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如此,我开始和儿子协商他学习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要完成老师留的很少的家庭作业,其它时间他自由支配。

现在没有书面作业了,而我们小学之前既没有特意认过字,也没有练习写字。儿子也表示写字没意思,不太乐意写。

怎么办呢?那就让写字变得有意思一点,比如全家人一起玩猜字游戏,每个人都要出题。儿子玩得不亦乐乎,开始用他学的拼音神秘地出题,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在生活中用起来,如此学起来似乎就变得有意思多了。

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方式,比如用文字向孩子表达想对孩子说的话,注上拼音孩子就可以拼出来了。

因为那是与他有关的话,在拼出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孩子脸上的惊喜。

生活,处处都是学习!

我发现最关键的是,要先去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先自我和解、接纳了,才能从困境中出来,而不是反反复复陷在同一模式里,让自己和孩子困在负面情绪里煎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