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的啓示

雨過天晴的午後,風和日麗,央着愛人帶我們到山裏走走,只是想多一點了解生活的這片土地吧。

經過村子,越過稻田,進入幽僻的小徑,突然愛人的車往路邊的岔口一拐,不見了。

我們緊跟而上,眼前立刻出現另一幅場景,一大片的荔枝林,地上雜草不生,只鋪着一層乾枯的荔枝落葉,車輪胎軋在上面喳喳作響,彷彿進入一片幽靜的樹林,陽光斑斑駁駁地撒下星點。

看到不同的場景,心下感到微微有點興奮,在這裏追逐、爬樹,應該挺好玩吧。但兩個孩子見到陌生的地方似乎有些警惕。

荔枝林的盡頭就是山了。

從一條依稀還可以辨認的路魚貫而入,高的樹、綠的草,視線變窄了,也顯得更陰了。我手裏拿着驅蚊水不停地噴着,但蚊子還是向着我們的長衣褲撲來。

中途又遇到一窩螞蟻,不小心一腳踩上去,很快螞蟻就上身了,幸好不是咬人的螞蟻。

途中可以看到一些認得的草藥,但也是不敢停留太久,蚊子太猖狂了。

來到一個開闊一點有陽光照視的地方,稍作休息。

看到半山腰,蔥蔥綠綠的各種草木之上,一株金銀花攀至最頂,綻放着它的花蕾。那一刻我似乎明白,爲何現在大家普遍喜歡“野生的”。

要在如此衆多的物種中生存,爭取陽光,必須把根深深地扎入泥土吧,然後往上、往上,最後把花開在最頂端,那花所包含的生命力的信息會更強吧!

李辛老師《古典本草入門》裏有一段類似的話,他說:我們現在那個蔬菜,基本都是大棚菜,它其實沒有種在室外、接受自然溫差 和陽光的那種力量。長在露天地裏的青菜,氣應該是比較清晰、有力量的,味道清晰鮮美。長在溫室裏的菜,看起來還是青菜,但已經沒有正常蔬菜的力量了。

這是我一直有些困惑的,顯然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渴望親近大自然的,對於天然的東西下意識裏我們會更加地青睞。但爲什麼,人類的步伐似乎越來越偏離內心所向往的呢?

這次進山,從那快辨認不出的以往被人踩出來的小徑鑽出來後,我似乎有了自己的答案。

當彎着腰從樹葉底下鑽出,眼前的視野再次開闊時,我敏銳地發覺自己似乎有種鬆了一口氣,整個身心放鬆的感覺。

兩個孩子的反應也很有趣,兒子說他覺得周圍的樹像張着大口要把我們吞掉一樣,並且問我爲什麼會出現自然災害。

小女兒的神情更緊一些,一直默默不語地緊跟着我。當哥哥提出要先回家時,她差點哭了,一定要等爸爸。

這個平時在家像個刁蠻公主對爸爸的親暱不屑一顧的妹妹,此時無比地黏爸爸。這就是孩子純然的敏感,野的山,藏着危險的氣息,而爸爸就是全部安全感的歸處。

猛然地,我聯想到,人類的史祖,在開天闢地之初,在荒山野嶺之間,猛獸出沒、到處暗藏殺機之地,他們要承受着怎樣的危險的壓力,而他們又是存着怎樣的希望,一點點開闢出適合自己後代繁衍的、安全的領地?

一個舒適的、安全的地方纔適合後代的繁衍!

現代社會的便利、安全、穩定,其實藏着每個人深深的需要。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人類做到了。所以走到今天,似乎也是一種必然,這種必然裏每個人都有責任!

我體驗到了內在的一種深刻的矛盾,我們既渴望親近大自然,因爲其實我們很清楚,我們的生存也仰賴於它,可是顯然我們也對它深感畏懼,極度的畏懼就想凌駕於自然之上,但…

生命有時是何等地脆弱與渺小啊!

如何把握這個度呢?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之間,如何與我們生存的這個環境更好地相處呢?

誰也無法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吧,但做爲個體,也許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一點的空間,看到自己其實與整個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

最後,還是以李辛老師的話結尾吧,因爲它們能把我散開來的神收回,紮實地落入我的日常。

他說:能夠造福社會、平天下,這都是賢人、聖人的級別,我們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沒有關係,我們的目標不一定放得這麼大,把自己和家管理好,這就是對世界很大的貢獻了。

也感激這次進山的啓發,心中有願望,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行動一點點落實在日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