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洞察:是渴望還是恐懼?

時光流轉,又是一年深秋;老友重聚,氛圍格外溫馨。

這次同學聚會的主題是“OKR目標管理”。幾位同學分享了自己制定年度目標的經驗和感悟,令我很受啓發。

L同學講到,在制定年度目標時,我們需要用到兩種情緒:渴望和恐懼。渴望就是你想成爲什麼樣的人,恐懼就是你不想成爲什麼樣的人。

舉個例子,小明堅持每天健身,他的動機源於幾年前在體檢時查出了問題。小明想到在自己十幾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創傷。自從他體檢檢查出來問題之後,他就很害怕像自己的父親一樣英年早逝。他想到心愛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他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小明就養成了每天運動的習慣,現在他的身體重新恢復了健康。這就是恐懼帶給小明的驅動力。

再舉一個例子,我之所以每年要給自己制定閱讀100本書的目標,是因爲我想要成爲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想要完成這個目標,就需要把目標進行拆解。如果把目標拆解到每週,就是每週閱讀兩本書。所以,現在我把早起和晚上的空閒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這就是渴望所帶來的自驅力。

恐懼是一種比渴望更有力量的情緒。渴望有時候可能是虛無縹緲的,但是恐懼一定是真實的。比如,每個人都怕死,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恐懼。每個人也都渴望成功,但渴望的程度卻是因人而異的。我們無法衡量在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究竟有多渴望成功。

一個知道如何去利用恐懼和渴望來爲自己制定年度目標的人是明智的。當你不知道如何設定目標的時候,想想自己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和不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尤其是當自己80歲生日到來的這一天,你想讓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給你的最高評價是什麼,這些評價就可以作爲你想要追求的目標。

目標的進展不會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上下起伏的曲線。也就是說,在訂立目標之後的前三個月,我們會有足夠的自驅力去做這件事情,但是三個月過了以後,隨着熱情的消退,進展就會放緩,甚至走下坡路。再到後來,當我們檢視目標進度的時候,會發現實際完成情況並不理想,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奮起直追,之後這條曲線又會緩慢升上去。這條曲線和我們的人生走向也很類似,起起伏伏,有上有下。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階段性地衝刺某一個目標。因爲完成一項目標會給我們帶來自信心。事實上,我們在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也的確需要自信心的支撐。在目標完成之後,千萬不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通常情況下,在自信心爆棚的時候,我們會想當然地給自己的目標加碼,就很可能會出現設立的目標太大、太多,以至於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而無法完成的情況。因此,我們要客觀評估自己完成目標的能力。

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思考目標的上限在哪裏。如何理解這個上限呢?也就是說你要知道自己能力的天花板在哪裏,比如,有人給自己設定一年要讀200本書的目標,但是他的上限只能讀100本,我們可以預測,到年底覆盤的時候他最多隻能完成50%的目標。

有人說,在一張紙上寫下你接下來的一年要做的20件事情,寫下之後把那些不重要的劃去,只留下一件最重要的事,這件事就是你的年度目標。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其餘的19件事情千萬不要去碰,因爲這些恰恰是會讓你分心的事情。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考證這句話的科學依據,但是它給了我們一些思考的方向,我們在設定目標的時候,一定區分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主要目標是必須完成的,而次要目標則是可以捨棄的,或者不需要像主要目標那樣耗費我們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交談中,大家不約而同的提到了要限制工作時間的話題。我們通常認爲在事業上越努力,就越可能成功。但是隨着閱歷的增長,我們會發現,成功與運氣和選擇是有很大關係的。有時候你在事業上投入的時間並不能與你的收益成正比,你只不過是在忙着解決各種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角色,而這些角色都需要我們付出精力。我們的人生不僅僅只有事業,還有家庭、愛好、學習、休閒等。平衡的人生纔是真正成功的人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