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與《戰國策》(七)

景鯉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計告慎子曰:“子良見寡人曰:‘不可不與也,與而復攻之。’常見寡人曰:‘不可與也,常請守之。’鯉見寡人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也,臣請索救於秦。’寡人誰用於三子之計?”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謂也?”慎子曰:“臣請效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於齊。發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爲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於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獻地於齊。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爲大司馬,使守東地。又遣景鯉西索救於秦。

景鯉出朝後,太子的師傅慎子進去。楚王把三個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訴了慎子,說:“子良說‘不能不給,給了以後再出兵去進攻齊國’。昭常說‘不能給,我願去守衛東地。’景鯉說:‘不能給,既然楚國不能單獨守住東地,我願意去求救於秦國。’我不知道他們三個人出的主意,到底採用誰的好?”慎子回答說:“大王都採用。”楚王怒容滿面地說:“這是什麼意思?”慎子說:“請讓我說出我的道理,大王將會知道確實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子良帶上兵車50輛,到齊國去進獻東地500裏;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爲大司馬,要他去守衛東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鯉帶領戰車50輛,往西去秦國求救。”楚王說:“好”。於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爲大司馬,要他去守衛東地;還派遣景鯉去秦國求救。

慎子挺有意思。打組合拳,讓每個謀士都按自己的計劃行事。看最後是個什麼結果。

  子良至齊,齊使人以甲受東地。昭常應齊使曰:“我典主東地,且與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餘萬弊甲鈍兵,願承下塵。”齊王謂子良曰:“大夫來獻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矯也。王攻之。”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縮甲則可,不然,則願待戰。”齊王恐焉,乃請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齊患。士卒不用,東地復全。

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武裝來接受東地。昭常回答齊國使臣說:“我是主管東地的大司馬,要與東地共存亡,我已動員了從小孩到60歲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萬人,雖然我們的鎧甲破舊,武器魯鈍,但願意奉陪到底。”齊王對子良說:“您來獻地,昭常卻守衛東地,這是怎麼回事呢?”子良說:“我是受了敝國大王之命來進獻東地的。昭常守衛東地,這是他假傳王命,大王可以去進攻他。”齊王於是大舉進攻東地,討伐昭常。當大軍還未到達東地邊界時,秦國已經派了50萬大軍進逼齊國的西境,說:“你們扣押了楚太子,不讓回國,這是不講仁道;又想搶奪楚國東地500裏,這是不講正義。你們如果收兵則罷;不然,我們等着決戰一場。”齊王聽了害怕,就請求子良去告訴楚國,兩國講和。又派人出使秦國,聲明不進攻楚國,從而解除了齊國的戰禍。楚國不用一兵一卒,竟確保了東地的安全。

哈哈,果然齊國不講武德被秦國譴責。偷雞不成蝕把米。回頭想想,任何一個謀臣的計策單獨實施都不行,只有三管齊下才奏效。慎子真神人也,不愧爲帝王之師。

好了,我們來看看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吧!

第四章雅典千涉對科林斯的戰爭


科林斯的代表們回科林斯去了;不久之後,雅典就派了十條船艦去援助科西拉。這些船艦由塞蒙的兒子拉西達蒙尼阿斯、斯特羅姆畢庫斯的兒子戴奧提摩斯和挨彼克里斯的兒子普羅提亞斯指揮。他們所受的命令是這樣的:除在下面的情況下之外,他們應當避免和科林斯人發生戰爭。如果科林斯人向科西拉航行,其目的是想在科西拉本島或科西拉領土內任何地點登陸的話,他們應當盡一切力量防止它。這些命令的目的是想避免破壞現有的條約。這十條船艦到了科西拉,而科林斯人也完成了他們的準備工作,派了一個一百五十條船艦的艦隊向科西拉航行。這些船艦中,十條是來自伊利斯,十二條來自麥加拉,十條來自琉卡斯,二十七條來自安布累喜阿,一條來自安那克托里安,九十條是科林斯自己的。每個分遣隊有它自己的軍官;科林斯的海軍大將是攸西克里斯的兒子塞諾克萊得斯,他有四個副將。

科林斯要開戰嗎?

這個艦隊從琉卡斯出發,到了科西拉對岸的大陸,停泊在西斯普洛替斯境內的基美利烏姆。這裏有一個海灣,並且在離海面有相當距離的地方是伊利斯地區的挨非裏城。在挨非裏附近,阿刻魯西安湖的水流入海中,這個湖是因阿刻隆河而得名的。這條河通過西斯普洛替斯,流入湖中。這個地區還有一條賽阿密斯河,它是西斯普洛替斯和塞斯特林的邊界。科林斯人停泊和紮營的地方正是大陸上這個地點。

科林斯艦隊駐紮在科西拉對岸意欲何爲?

科西拉人聽到敵人將到的消息,馬上配備一百十條船艦的水手,由密西亞德、阿伊西馬得和攸利巴都斯指揮,在西勃達羣島中一個島上紮營。雅典的十條船艦也和他們在一起。他們的陸軍駐紮在琉金密地角上,薩星修斯派了一千名重裝步兵來增援。科林斯人在大陸上也得到了很多各地土人派遣來的增援,因爲這些土人和科林斯人總是處於友好關係的。

呵呵,混戰一觸即發。

科林斯人作好了一切準備之後,他們攜帶三天的糧食,晚間從基美利烏姆航入海中,想和敵人作戰。黎明時,他們看見科西拉的船艦已在公海中,幷且向他們突擊。他們彼此看見了的時候,雙方馬上排好陣勢,準備戰鬥。雅典的船艦在科西拉行列的右邊,其餘的陣地由科西拉人分三個分艦隊佔據,每個分艦隊由一個海軍大將指揮。這是科西拉人的戰鬥序列。在另一方面,麥加拉和安布累喜阿的船艦構成右翼,其餘同盟國的分遣隊在中央,而科林斯人自己帶着他們最好的船艦,保持左翼,對抗雅典人和科西拉人的右翼,雙方發出信號之後,他們就開始戰鬥了。這是一種頗爲陳舊的戰鬥方式,因爲在海軍方面,他們還是落後的,雙方都有一些重裝步兵,弓箭手和投槍手在船上。他們雖然沒有海戰的技術,但是戰鬥還是很激烈的。具的,這與其說是海戰,不如說是陸戰。當船艦相碰的時候,這些船艦就很難完全逃脫,因爲戰鬥的船艦這樣多,同時它們又列成密集隊形。事實上,雙方都靠重裝步兵來取得勝利;重裝步兵站在甲板上,排成正規的隊形作戰,而船艦則停着不動。他們沒有運用突破敵線,進行撞擊的戰術。①事實上,在這種戰役中,勇敢和單純的氣力比科學方法更爲重要。在戰鬥中,到處都是混亂,四面八方都是叫喊的聲音。

混戰開始了。我覺得他們就是爲了戰鬥而戰鬥,獲勝則可以獲得戰爭賠償和奴隸。

科西拉人受到窘迫的時候,雅典的船艦郎來支援,以威脅他們的敵人。但是他們沒有公開地參加戰鬥,因爲雅典的司令官恐怕違反了雅典的命合。

雅典人似乎是在觀戰。

科林斯陣線的右翼受到最大的損失。在這裏,科西拉人頜導一個二十條船艦的分遣隊擊潰了敵人,在混亂中把他們趕回大陸,直追到他們的營地;科西拉人登陸後,把他們的空營放了火,把他們的財產洗劫一空。科西拉人在這裏取得勝利,而科林斯人及其同盟者遭到失敗。但在左翼,因爲科林斯人自己在那裏,情況就完全不同了。科西拉人的人數,在開始時,就比較少些,又有二十條船艦追趕敵人去了。現在雅典人看見科西拉人受到窘迫,開始更加公開地援助他們了。起初他們壓制自己,不去撞擊科林斯的船艦;但是最後,科西拉人毫無疑問地是戰敗了,而科林斯人還在繼續猛攻;到了這個時候,每個雅典人都參加戰鬥,毫無顧忌了。在這種形勢下,科林斯人和雅典人中間就不可避免地發生戰鬥了。科林斯人勝利之後,他們沒有把破壞了的船艦拖去,只注意船艦上的人。他們在海上巡邏,把破船上的人殺掉而不俘虜他們。這樣,他們在無意之中,把他們自己一些朋友也殺掉了,因爲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右翼戰敗了。雙方作戰的船艦很多,作戰的海面很廣,所以一旦交鋒,就很難辨別誰勝誰敗了。當然,以船艦數目而論,這是兩個希臘國家間所發生的一次最大的海戰。①

樑子結下了。

科林斯人驅逐科西拉人到陸地上之後,他們開始注意到那些被擊沉的船艦和他們自己的死亡者②,大多數這些死者的屍體他們都能找着,送回西勃達,③他們的土著同盟者是駐紮在那裏來支援他們的。於是他們重整軍隊,又航行出來進攻科西拉人了。

科林斯人掩埋好犧牲者又開始戰鬥了。

科西拉人恐怕科林斯人在島上登陸,於是帶着他們所有的船艦,包括雅典的十條船艦和他們自己所剩下來船艦在內,出來抵抗科林斯人。

科西拉人和雅典人共同應對科林斯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