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即兴表达》这本书,不再害怕人前讲话

有人说,即兴演讲的难度相当于在众人面前自杀。

2018年底,第一次参加头马中文演讲俱乐部时,我特别害怕,琢磨着是现场自杀一次,还是被他杀一次。琢磨到最后只是做了一次默默无闻的群演,连上场机会都没给自己。整场活动下来我只有一个感觉:吓死了!其实,只不过在众人面前需要即兴表达时紧张而已。

不止我这个凡人紧张时不知所措,大明星也如此。

还记得周冬雨因《七月与安生》获金马奖影后时上台发表获奖感言,紧张地语无伦次,不知道该说啥了就鞠一躬,一会儿又鞠一躬,一会儿又鞠一躬。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如我一辈的普通人,还是像周冬雨那样见过大世面的明星人物,需要即兴表达时都会紧张地不知所措。

当我看到《即兴表达》这本书时,眼睛立马放光,这就是拯救我们这些即兴表达困难户的法宝啊!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即兴表达养成导师渡边龙太。渡边龙太高中时,在同学当中就因为出色的演讲力小有名气。他立志做一名脱口秀演员,并且把“语不惊人死不休”夸张演说当做信念。高中毕业就到美国求学想要得到脱口秀的真传。结果发现即兴表达并不是一定要夸张就好。

即兴是一种能力,即兴力。即能根据不同场合的具体情况,通过即兴讲话或随意聊天把气氛调动起来的表达能力。

本书列出了一份即兴表达清单。这份清单涉及思维模式、交流技巧、措辞方法、应变能力等主题,包含7个即兴力不等式、10个即兴表达思维模式和7个不同场景中的应变能力等内容,真正从表达的底层逻辑上系统解决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表达难题。

即兴表达不是自我宣泄,而要和听众链接,关注听者的反应

想学习即兴表达的人很容易掉进这样的误区,只关注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精彩,却忽略了表达的对象,即听众的反应。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励志的故事,某人在演讲时台下观众都走完了,只有一个老阿姨在台下认真地听他讲,演说者非常感动,坚持讲完。我们被他这样坚韧的精神所感动,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为什么他的演讲不够吸引人?只顾个人表达,沉浸在个人演说秀中人,不和听众产生链接,演讲失败是必然的。

《即兴表达》的作者讲到自己18岁时的一段失败经历。他有幸参加了一次脱口秀的研讨会,为了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好好表现一把,他死磕演讲稿,用尽各种伎俩把“段子”打造得无与伦比地精彩,结果不是预想的满堂彩,而是令人尴尬的冷场。

失败原因就是忽略了现场观众的反应,没有和观众产生链接。

即兴表达时,要想掌控场面,就得时刻留意眼前每一个人的反应。


即兴表达不是话越多越好,让人舒服是首要原则。

有个做销售的朋友,说话语速快且话多,只要他一开嘴,别人就没有开口的机会了。有人开玩笑说,他单凭说话就能把人说醉,最后不知不觉就随了他的意愿,达成销售。

即兴表达并不是话越多越好,话多的人很容易让人觉得麻烦,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即兴表达的首要原则是让人感动舒服。让人感到舒服,就不能太刻意。有人喜欢设计表达,开头怎么说,结尾怎么收,都要严丝合缝地设计好。还有人故意设计的非常高深,让人听不出来,或者反应一下才明白,他们认为这就是即兴表达的最高境界。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表达对象的感受。让听者不舒服就是失败的表达。即兴表达不是话越多越好,设计越高深越好。

坚持输入是让表达精彩的基础。

表达是输出,输入是输出的保障和基础,没有持续不断地输入,是无法输出精彩内容的。

本书作者渡边龙太先生为了学习脱口秀,高中毕业就到美国求学,为了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可谓废寝忘食,在一次地铁上,他无意间运用老师教的技巧学了一句话,引起旁边人发出声的笑,这看上去非常非常普通的一次经历,渡边龙太先生却悟出了即兴表达的真谛。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体会才能收获。

易中天是著名的学者,也是非常有名的演讲家。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想要表达精彩,务必多读书。大学时代是最好的读书时期。中年人一旦从柴米油盐中解脱出来,就读一点历史和哲学吧。人生经历到下一个阶段,该学会给自己一个总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