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萧何:心腹与大患之间

辅助刘邦击败项羽、夺得天下、建立汉朝的功臣里,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

之所以这么归纳,大约是源于刘邦在刚刚击败项羽,定都洛阳后所说的一段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记》

这段话里透露了两个信息。

第一,张良是其中唯一有字的,字子房,萧何和韩信没有。这大约是因为张良是韩国国相的相二代,贵族身份。而萧何和韩信却是民间百姓,虽然有很多学者推测韩信是没落王孙,但从无字来看,至少这两人目前的阶级成分的确是无法和张良相比的。

第二,刘邦认为,从出谋划策、处理内政、攻城略地方面来衡量,张、萧、韩是各自领域内不世出的天才,足以相提并论,并把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

并论是并论了,不过从和刘邦的关系来看,三人又各有不同。

对于刘邦来说:张良是心腹,韩信是心腹大患,而萧何介于两者之间。

同样在刘邦带出来闹革命的沛县团伙里,萧何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其他如樊哙、曹参、夏侯婴等人,刘邦都可以当兄弟一样无所顾忌,但和萧何,还略有一些尊重和距离感。

他们之间的交情,应该在刘邦还是游侠身份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沛县还属楚国,而刘邦在偶像信陵君、兄长张耳的感召下,也任侠乡里。这样的生活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在违法边缘试探,而萧何作为沛县主吏,经常庇护着刘邦。

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汉书》

再到沛县被秦国拿下,在法家理念下,游侠生活被禁止,人到中年的刘邦只好也去考试当了亭长,他的顶头上司正是萧何。刘邦鞍前马后地跟随,对萧何的尊重和距离感应该都是这段时期逐渐巩固起来的。

反过来在萧何眼里,看这位属下也有些矛盾。一方面他欣赏刘邦的人格魅力,在刘邦负责押送本县刑徒时,别人都送三百钱,他独独赠送了五百钱。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刘邦有时喜欢吹牛,不切实际,所以他也劝吕公慎重地结交刘邦。但这种认识应该随着后来起义的进程改变了,看起来,所谓的不切实际只是因为小小的沛县拘束了刘邦的大志。

陈胜起义后不久,萧何和曹参作为沛县衙门的两位主要当差,就开始和县令一起商量也反秦。反秦需要兵力,萧何和曹参适时地进言:听说当年的亭长刘邦,押送犯人去徭役时,因走失了一部分人,所以现在他带着剩下的人躲在山里呢,我们可以叫樊哙去把他的一百多人叫回来。

之所以叫樊哙去召回刘邦,是因为樊哙是刘邦的连襟,肯定知道刘邦的躲藏之处。而萧何和曹参知道得也这么详细,可见平时也没有少和刘邦暗中联络。

等到刘邦带着人马赶到城外,县令反悔了,他决定反秦肯定是要趁机捞个功名,这时他可能忽然意识到刘邦手中有兵,一旦进城自己就没戏了。但后悔已经来不及,城内都是刘邦的亲信、当初做游侠时结交的兄弟,很快就杀死县令,开门放进刘邦和一百多手下。

论身份,这时萧何和曹参都比刘邦要高,但起义军首领的位置还是交给了刘邦。从《史记》的说法来看,是萧何和曹参怕起义万一失败后担责。初学历史的人也很容易认为:知识分子果然怕事。事实上,让刘邦为头并非没有其他因素在其中。闹革命需要队伍,而目前这支队伍本来就是刘邦从芒砀山中带来的,他不做首领谁做。

从起义开始,萧何一下子从刘邦的上司变成了臣属,这种心态的转变需要他们两个人共同来调整。

对萧何的内政能力,刘邦是绝对放心的。当年萧何曾在秦国治下年终考核时得过全郡第一,有调入中央任事的机会,他自己放弃了。所以刘邦在当汉王后东征,其他兄弟都带在身边征战,只把萧何留在后方负责政事,而萧何也果然不负所托,把户籍、人口、赋税整理得井井有条,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军粮和兵力输送过前方的刘邦,甚至把当地的少数民族板楯蛮(注①:賨(cóng)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又称寅(yín)人、板楯蛮)等征发到了前线。

不过长居后方也让萧何逐渐处于危险之中,刘邦在疑心方面不算是特别过分的,问题是他长期在外亲征,又屡屡和项羽战局僵持,前方受挫,不免担心后方是不是会生变。更何况对萧何虽然敬重,但两人其实从来没有推心置腹。

精明的萧何自然也深知这点,所以他的后半生除了料理政事,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在竭力化解刘邦的担忧。

汉王三年,刘邦在前线频频地派遣使者问责萧何,萧何赶紧把家族老小能打仗的全部送了过去,以示没有异心。这一举动令刘邦十分放心。后来论功时,诸将纷纷表示:我们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大小数十战,凭什么萧何功劳在我们之上?刘邦就以此事为例,说诸位功臣你们最多也就家族两三人随我出征,只有萧丞相举族出力,功高莫比。(注①:《汉书》: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十一年,刘邦在外平定异姓诸侯王,萧何在关中协助吕后诛杀了韩信。刘邦在前线听闻这一消息,又惊又喜,马不停蹄派人封赏萧何,又派了五百人,号称是为萧何守卫相府的。萧何知道这五百人说是守卫,实际与监视无异,一旦有变,就可能变成剿灭自己的武士,于是辞掉封赏,反而捐出自己的财产来支援前线作战。刘邦终于又放下一颗悬着的心。

十二年,刘邦亲征英布,一边打仗,一边不断地派使者回去问: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使者禀命说:还和过去一样,抚慰关中的老百姓呢。门客劝说萧何道:您大概离灭族不远了,身为丞相,功高无以复加,还和百姓的关系一直这么好,就不怕陛下猜疑吗?听完劝告,萧何立刻开始故意行恶来自毁声名,向刘邦表示自己并不得民心。刘邦果然非常高兴。

但即便如此,平定了英布但中箭伤重的刘邦还是在死前给萧何了一个下马威,将他收押关进监狱。尽管很快就释放,至少信号已经传送给萧何了,不要以为你曾经是我上司照顾过我就可以自矜,不要以为你功高我就不会治你。在帝王的天下面前,旧日情分、功劳苦劳都比不上安分做人。

说到底,刘邦始终是对萧何既感恩又有距离感的,他在初行封赏时,给曹参封了一万户食邑,张良更是可以自择三万户,而名义上号称功最大的萧何,最初只有八千户,只是后来才逐渐在各种因素下加了一部分。

萧何临终前,推荐了后期交恶的曹参继任相国,这是因为他知道曹参征战一生,灭两个诸侯国,取一百二十二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在刘邦死后不稳的时局里,唯有曹参可以服众。对于那个曾经跟在自己身边鞍前马后、后来对自己既信任又防备的沛县刘季,萧何没有一分亏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