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對孩子粗暴,應該怎麼辦?

成長關鍵詞:保護孩子

問題

我女兒的老師態度特別粗暴,女兒特別害怕他。這個老師還向學生扔書包,如果孩子哭了,他就指着孩子喊:“少給我來這套!”孩子就更害怕了。

遇到這樣的老師,家長應該怎麼溝通?因爲我私底下找班主任溝通過,班主任特別詫異,說不會這麼嚴重吧,哪有那麼嚴重。

樊登解答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過類似的老師。

教學相長,老師接受來自家長和學生的反饋也是應該的,大家可以一起去跟校長談。談的時候要列舉出事實,談事實是非常重要的。BIC(Behaviour Impact Consequence)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工具。BIC指的是行爲、影響和結果。說行爲的時候要說事實,不要說觀點。難點在於,人們在溝通的時候往往分不清事實和觀點。

比如:“小張,你最近經常遲到。”這是觀點。“我看了一下上週的考勤記錄,你在上週有三次遲到記錄。”這就是事實。

在和校方的溝通中,如果你張口就滔滔不絕地說觀點,不管怎麼樣,校方首先都會保護自己,這樣對你並不利。你要學會說話的技巧,把事實列出來。比如:“那天,我看到老師衝一個學生扔書包,把書包從窗口扔了出去。”

接下來,要跟對方的利益掛鉤,談“我擔心會影響到什麼”。你可以說:“我認爲這不利於學校的聲譽,萬一出了大事,把孩子嚇壞了,或者出什麼樣的危險,可能你也擔不起這責任。”這時候,讓校長和班主任重視這件事情,去解決問題。

如果有的老師不太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要通過對話的方式去爭取權益,不要用吵架的方式、鬧事的方式、拉橫幅的方式。

爲什麼不能這樣?因爲用這種過激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孩子在跟大人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他學來學去發現鬧事管用。他長大了,也會用鬧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所以,大人要用溝通的方法心平氣和地討論。

你找班主任溝通,他有以上的反饋就是因爲你在溝通的時候前期沒有說足夠多的事實。

以上是大人之間的溝通。對孩子的保護,是要對孩子解釋這種情緒,讓孩子理解,別人的脾氣這麼大,別人發脾氣是別人的錯,並不是孩子的錯。如果孩子經常被老師這麼罵,他就容易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覺得是自己不對,接下來就會“動作變形”。

大人要保護好孩子,就要告訴孩子:如果老師發脾氣,老師失控了,那是老師不對,你不用特別內疚;你跟脾氣大的人溝通,你要注意些什麼;有什麼方式能夠保護好自己,不要被他傷害。

我上學的時候,有個美術老師,我就被他“教育”了。我在課堂上拿着筆,筆從桌子上“骨碌骨碌”地滾下來,我覺得很好玩,拿起來再滾一下,又“骨碌”滾下來了。這時,“嘭”的一聲,一個黑板擦就砸了過來。

這是一個鐵板擦!從我腦袋上彈出去,把桌子砸了一個坑。我當時嚇傻了,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個老師。

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即便在班上遇到那麼厲害的老師,大家照樣能私下拿這樣的事開玩笑。

最怕的是孩子的內心受到了傷害,這是家長要關注的事情,一定要幫孩子解決。借這個機會教會孩子怎樣跟那些脾氣壞的人打交道,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