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長期主義者的五個關鍵要素

如果,每天背誦20個英語單詞,十年後就能成爲口譯大師嗎?

如果,每天看上10篇公衆號文章,十年後就能成爲知名作家嗎?

都說長期主義很重要,可是,要成爲一名能夠獲得成功的長期主義者,只靠“長期”就夠了嗎?

顯然不是。

如果僅依靠長期是不行的,那還有什麼是必須具備的?

小時候看《西遊記》,覺得裏面最厲害的人物是孫悟空。

可是,當閱讀了真實的歷史後,我卻發現,在西天取經這件事上,真正厲害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唐僧的原型 - 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是一個絕對的長期主義者,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將真經迎回中土,通過翻譯讓更多人從中獲益。

從他的真實故事以及我的親身實踐中,我認爲想要成爲一名成功的長期主義者,必須要具備五個關鍵要素:方向、信念、戰略、時間、價值。

長期主義的第一個關鍵要素是方向。

什麼是方向?

巴菲特曾說,想要滾個大雪球就要有一個很長的雪道。

可是,很長的雪道也有不少啊,北極有,南極有,阿拉斯加也有,那麼你究竟想在哪條雪道上滾出這個大雪球呢?

這個答案,回答的正是方向問題。

巴菲特長期主義的方向是投資,玄奘法師長期主義的方向是取經和譯經。

這就是他們爲自己長期主義所選擇的那條長長的“雪道”。

如果沒有方向,會如何呢?

有一句出自《大學》的名言 - “止定靜安慮得”。

什麼是“定”?

“定”說的是“志有定向”,你可以把它理解爲有明確的長期主義的方向。

一個人,如果知道了自己長期主義的方向,就意味着確定了自己要去的地方,於是他就不再四處張望,從此心不妄動,這就是“定而後能靜”。

“靜”就是心不妄動,只有心不妄動,才能安穩做事,這就是“靜而後能安”。

當有了這種安穩做事的狀態後,自然就能慮事詳盡、處事精確,這就是“安而後能慮”。

如能在這種狀態中持續,最終肯定可以有所收穫,這就是“慮而後能得”。

你看,這就是從“定”,也就是確定了長期主義的方向開始,到最終有所收穫的全過程。

可見,這個方向的確定是不可或缺的。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方向能夠讓你真正“定”下來,並由此產生“靜、安、慮、得”的結果呢?

1)這個方向應該是自主確定的

如果你從未認真想過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是按照別人的目標爲自己設置方向,或是毫無覺知的跟從大衆選擇,那麼這個方向就不是你自主確定的方向,而它帶來的問題是:嚴重缺乏內在驅動力。

事實證明,人很難堅持去做缺乏內在驅動力的事,所以放棄就是遲早的事。

2)這個方向應該與你想要的人生匹配

與人生願景毫不匹配的方向,會讓你常常陷入內在衝突,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和體驗。

相反,如果你能確定一個與自己人生願景完全匹配的方向,一定就會獲得想要去做的強大動力。

所以,只有你長期主義的方向,不僅自主,而且與人生願景匹配時,纔會產生真正的“定”,以及“靜、安、慮、得”。

這個長期主義的方向,可以是外在方向,比如像巴菲特那樣做投資,或是把你的本職工作做到極致,成爲你所在領域的專業級人士。

也可以是內在方向,比如對思考能力的不斷精進,或是對自我成長的長期修行。

長期主義的第二個關鍵要素是信念。

對玄奘法師來說,他的信念非常堅定,他知道取回真經肯定需要多年時間,甚至最後可能連命都得搭上。

同時,他也認爲,只要不懈堅持,這個目標最終是能夠實現的。

所以,在他走出長安西去取經前,就已發誓“寧可西行而死,絕不東歸而生”。

後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裏,他幾天幾夜沒有進食進水,但他依然沒有後退半步。如果換做其他人,肯定就打道回府了。

如果要概括一下什麼是長期主義的信念,我覺得可以歸爲兩點:

第一,知道你的目標無法一蹴而就,因此你就不會想要春耕秋收。

第二,知道你的目標最終可以達成,因此你就不會輕易放棄。

這就是長期主義者的兩個核心信念,也就是:一方面知道它是無法很快實現的,同時也知道它是一定可以實現的。

千萬不要小看信念的力量,當你有了這樣的信念,並在內心不斷強化之後,最終就會成爲一個堅定的人,一名真正的長期主義者。

在創立今日頭條不到一年的時候,有巨頭給張一鳴拋去了一個誘人的投資邀約。

他回憶說:“我糾結了整整一星期後拒絕了,我覺得這是一個興奮劑,在自己內功未成之前會導致內生力量受到遏制。接受巨頭幫助,也會被迫站隊,使自己的想法不再自由奔放。這類事情,好處是明顯的,壞處是隱含的,但這類情況很多人容易高估好處,低估壞處。這是一種典型的延遲滿足感不夠的體現,對長遠信心不足,不要只想着做春播秋收的事。”

你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長遠信心不足,就很容易會做出短視的決策和選擇,因爲他想要的不過是春播秋收,因爲他害怕過了今年秋天,就沒人再肯要他的穀子了。

幸好張一鳴擁有長期主義的信念,他纔有機會造就今日的字節跳動。

無論從事什麼,想要有所成就,你都必須得深耕其中。

可是,究竟是什麼能夠讓你對自己充滿信心,願意花十年甚至幾十年去做同一件事,讓你願意延遲自己的滿足感呢?

說到底,還是你的信念,你是不是相信上面那兩句話。

信念堅定的人,與信念不堅定的人,隨着時間的推延,最終將有天壤之別。

長期主義的第三個關鍵要素是戰略。

什麼是戰略?

當你想從A點走到B點時,有很多條路徑可以走,比如你可以划船通過一個湖泊,也可以步行跨越一座雪山,或者是鼓起勇氣穿越一條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

這些,都是你從A點到達B點的可能路徑。

可是,究竟要走哪一條呢?

這時靠的就是戰略,你選擇的那條路徑,就是你的戰略。

雖然巴菲特長期主義的方向是投資,但其實在投資中,也存在着不同戰略。

比如: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是“撿菸蒂”投資法,這就是一種投資戰略,巴菲特曾經也用過這種戰略。

但當巴菲特遇到芒格後,他改變了之前的投資戰略,變成了一名堅定的價值投資者。這時,價值投資就成爲了他的投資戰略。

對長期主義者來說,戰略非常重要。

就像我們在文章開頭舉的例子,如果你想成爲一名口譯大師,那麼每天背誦20個英語單詞就顯然不是你的最佳戰略。

相反,先去琢磨口譯大師都需要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能力,然後針對知識採用學習和記憶的方法,針對技能和能力採用刻意練習的方法,日復一日的不斷磨練和實戰,纔是你實現目標的最佳戰略。

那麼,在方向已經確定這個前提下,決定你選擇何種戰略的關鍵又是什麼?

首先,是你的自身特點,一個人所做的戰略與他本人的特點息息相關,尤其是他的核心價值觀。

其次,是你的認知水平、你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顯然擁有深度思考力的人與只能淺層思考的人在面對同一境遇、擁有同樣資源時,做出的戰略選擇會不一樣。

然後,是你的資源,這裏的資源包括時間資源、物質資源、人脈資源等,你擁有怎樣的資源,也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適合你的戰略。

長期主義的第四個關鍵要素是時間。

爲了一個目標,你也許可以做到每天讀書兩小時,連續讀書30天。

但是,你能做到每天讀書一小時,連續讀書30年嗎?

前者,也許可以在短期內實現一個小目標,但後者卻能在長期內實現一個巨大的目標。

這就是時間帶來的差別。

玄奘法師西天取經一共用時17年,其中在印度學習12年;後來翻譯佛經一共19年。

當他回到長安開始翻譯經文時,他每天都在翻譯。直到他老了,直到他圓寂之前,他依然筆耕不輟,還在翻譯佛經。

現在被大家所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就是玄奘法師親筆翻譯的。讀過的人肯定都體會過那種文字優美、直抵內心的動人感受。

爲了做這一件事,他前後一共用了36年的時間,而這36年的時間,也的確給了他想要的回報。

你對一件事投入的時間總長度非常重要,同樣重要的還有你的每天投入,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投入。

比爾·蓋茨每天閱讀時間超過3小時,扎克伯格每週讀完一本書,巴菲特則堅持每天80%的時間都在看書。

這也正是曾國藩特別強調的“日日不斷之功”,在長期主義的路上,不可以間斷一天。

你不能說今天忙,今天要做的功課就不做了,由明天補做;也不可以說今天不忙,然後就把明天的功課提前完成,這樣明天就不用做了;也不能說我這幾天要出門,等我回來後再補,相反你要把功課隨身帶着,每天按時完成。

長期主義的第五個要素是價值。

第四個要素“時間”說的是,你做這件事一共用了多少時間,是1個月,還是1年?是3年,還是10年?是每天都做?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第五個要素“價值”說的是,你有沒有向那一個個時間的小格子裏放入足夠的價值,每一天你在投入的時候,放進去的是低價值?還是高價值?是缺乏價值的東西?還是富有價值的東西?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暴跌,由此引發了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 

一位名叫約瑟夫·坎貝爾的美國人在這場異常嚴重的經濟危機中,也沒能找到工作。隨後,他帶着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隱居到了森林裏。 

他給自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作息時間。

每天早上他都8點起牀,在8點到9點之間做早餐,整理房間。9點開始讀書三個小時。到中午時,他通常會用一個小時喫午飯,然後繼續看三個小時的書。

在接下來的四小時裏,他會用其中三小時看書,然後用一個小時外出。晚上11點到12點,他會用一個小時收拾,然後上牀睡覺。

通過不斷的閱讀和思考,坎貝爾學習了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與研究方法,橫跨了人類學、生物學、文學、哲學、心理學、宗教學、藝術史等多個領域,同時還蒐集了各種文化下的不同神話傳說。

在經濟大蕭條結束後,坎貝爾立刻就被莎拉勞倫斯學院聘爲文學教授,開始了爲期38年的教書生涯。 

坎貝爾後來寫了好幾本關於神話學的著作,其中多本書被翻譯成了20多種語言,美國《時代週刊》將其中一本《千面英雄》評爲20世紀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

坎貝爾不但擁有衆多超級粉絲,包括作家、編劇、導演,他的書還幫助很多人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超越現實、擺脫困境的力量。包括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他的母親,《哈利波特》的作者 J.K.羅琳,以及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夫人傑奎琳。 

同樣五年時間,有人放入時間這個小格子裏的是每天看書半小時,坎貝爾放進去的是每天讀書9小時以及非常深入的思考,這些都是價值,但也有着高低之分。

那麼,你究竟想往“時間”這個小格子裏,日復一日的投入怎樣的價值呢?

   最後的話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在《價值》一書中說,長期主義不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價值觀。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做一件事,如果你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那麼跟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

但如果,你願意把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

因爲很少有人或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也很少有人能做那麼長久的堅持。

與你共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