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從科學城到知識城

有時,當無所事事或無所適從時,我會心血來潮走出住所、邁開步子到周邊走走,有時漫無目的,有時目標明確。

獨自行走,是我和自己相處的重要方式。走路時我能清晰地感到自己身體的放鬆,頭腦也更加清明而活躍,我記不清多少次在行走中解開難纏的心結,廓清一篇文章的思路。

在家的近處,我兩次走過烏湧,數次走過開創大道和周邊的小山,無數次走過體育公園……真實的行走,雙腳接觸大地,讓我對這片土地有了切身異樣的感受。

從2005年移居科學城,我在此工作生活了16年;自2019年,開始經常往返知識城——科學城與知識城,是與我聯繫最爲緊密的城,也成了我最關注的區域。兩座城,在我驅車而過的路途裏,互爲起點和終點。而中間的路,我從沒有用腳步丈量過。如此這般,像極了每個人匆忙的生活——我們總是汲汲於速成的結果,而輕易地無意識地忽略着過程。

徒步科學城到知識城的念頭,如一道閃電從我心頭劃過。抓住稍縱即逝的“閃電”,以時不我待的急切,在一個大清早,我整裝出發了。初冬時節,天氣晴好,微風清涼。爲增添儀式感,我沒有選擇直接從家裏去往知識城,而是折返到科學城廣場。科學城廣場算得上科學城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了。節假日的水舞聲光秀,爲她爭得"科城錦繡”的美譽,也時有重大的文藝表演與賽事在這裏舉行。

清晨的科學城廣場空曠、靜謐,建黨100週年的小品景觀鮮紅而灼目。擡頭,團團潔白如棉花的積雲綴滿天空。我稍作停留,從科學大道出發,過了兩個紅綠燈左轉入開創大道。


開創大道是我來廣州後行駛最多、與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條路。我常想,如果科學城是一面旗幟,那麼開創大道當是揮舞這面旗的旗杆。她直當、大氣,且愈見新姿,她見證了科學城從一片僻遠鄉村到一座宜業宜居大城的完美蝶變。

前行4公里左右,即到開創大道北盡頭,右拐,就進入了廣汕公路(G324)。這段路將是我今日徒步的主要路段,大約有18公里左右。在高速公路網沒有完善之前,這是一條通往汕頭的國道。上世紀末,我第一次坐車經過過這條道路。我清晰記得當時的情景,道路簡易,一如當年全國普遍所見的縣道。道路彎多,間有大坡,夾道雜樹高大參差,時有人畜穿道而過。而如今,早已建成寬闊的柏油路,路中間有了漂亮的綠化隔離帶。

第一次行走這段路上,還是有些新鮮。好在沿路皆有綠道,不用擔心飛馳的車輛。擡頭望天,成團的積雲不知何時已消失殆盡,天空一片純藍,色彩均勻而濃稠,讓人沉醉。

繼續前行,兩邊的房屋漸次消失,只有起伏逶迤的小山丘夾道相隨,嶺南溫潤的初冬挽留着滿目蒼翠,沒來由地想起一句詩——"兩山排闥送青來”。路上的車漸漸多起來,泥頭車一輛接一輛轟鳴而過,車噪路噪不絕於耳,沒有片刻寧靜。這些車都是爲知識城的建設而奔忙。

微風輕拂,冬日的太陽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路上無其他行人,高大華貴的中華燈列隊陪伴無言的我。我走走停停,左顧右盼,不斷有成片的綠地闖人眼簾,樹下清涼的石頭誘惑着我歇足小憩。偶有數株異木棉樹闖入視野,稀疏的粉色異木棉花在風中搖曳,不肯離去,強留着最後一抹顏色。




一個個村居的路牌閃現、退後,到了金坑村,我欣喜地發現一條河流。河叫金坑河,從金坑水庫流出。河流低於公路許多,所以平時開車並不曾發現。河流不與公路齊頭並進,時遠時近,若即若離。河流兩岸潔淨的水泥路,泛着灰白的光,時而隱入草叢,時而伸向錯落寧靜的村莊。河中一線清淺的水,清泠靜淌,微風過處,閃着粼粼波光。那份恬靜,仿若令人心生憐愛的女子。堤岸邊,漸次凋零的粉美人蕉煞是惹人注目,可以想見,盛開之時當是怎樣一幅動人心魄的景象。一隻白色的水鳥立在水中石頭上,當我舉着手機靠近,它警覺地振翅飛走了。


走完漫長的廣汕路,左轉向北就進入知識城了。我沒有選擇建設成熟的九龍大道,而是投足於建設中的創新大道。道路寬闊,只是一小段塵土瀰漫的路,高高林立的吊機,穿梭的工程車,紛繁忙碌,昭示着這是一片建設中的熱土。我看到了小鵬智造汽車的建設工地,看到了納米國際大酒店,科學城集團、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聳立的高樓……一處僻遠貧窮的山村,經過十一年的積澱,成了一處知識的高地、一座創新大城!鳳凰湖,九龍湖,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預示着繁盛未來。

此時,午後的太陽斜射,走在沒有遮欄的路上,我的影子如影隨行,如忠實的伴侶。在創新大道上,我已行走近6公里,我的雙腿開始沉重,也感受到了來自頭頂的熱浪,我渴望着知識城鳳凰湖,那裏將是我今天的終點。

當那灣湖泊闖入我眼簾,我一陣欣喜。裏面遊人如織,淺草鋪就的坡地上,一座座色彩繽紛的小帳篷拱立,氈毯、吊牀、風箏、汽球,熱鬧熙攘卻互不相擾,那是一家家傾巢而出歡度週末呀!

我在草坪裏擇一蔭涼處坐下,伸展疲憊的雙腿。遠望一灣瘦水,鳳凰湖如多情含韻的眼睛。湖水倒映着周岸的高樓,天空的雲彩潛入湖中,猶在沉思……有時想,如果說開發區是一匹奔騰的駿馬,那麼知識城、科學城、生物島、臨港經濟區當是奮力的四蹄;如果說開發區是一隻翱翔的雄鷹,那麼科學城、知識城當是挾風的兩翼。

今日,一路向東北,7個多小時,行程共28公里有餘。步步堅實,絲絲纏繞,我與一條熟悉的道路交融,記住沿途所見,發現每一處曾經忽略的細節,這條路變得生動而活潑。我確信,以後的日子,當我再次沿這條路驅車而過,將不再僅僅是走過,而是一次次故友的重逢。

從科學城的開創大道,到知識城的創新大道,到在建的縱貫黃埔南北的交通“大動脈”——開放大道,再加上更早的開發大道。那麼,開發、開創、創新、開放,一路啓用的大道的名字,是不是揭示了廣州開發區的一路發展,也是時代進步的隱喻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