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老師,碰到不好相處的家長,該怎麼做?

成長關鍵詞:仁者不憂

問題


我是一名幼師,我想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們,但是在工作中發現很多時候都會被瞎指揮影響,變得束手束腳。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耍的時候,可能稍微有一點點傷,家長就會特別生氣,在幼兒園大鬧三天三夜!這對幼兒園的管理是特別不好的。

這樣一來,幼兒園更想要的是孩子們安靜、安全,孩子們每天在幼兒園的生活就是站好、坐好。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好。我夾在中間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能對孩子更好,同時對我的工作能力也有一些提高。

樊登解答


家長這麼做,是因爲他根本不知道他大鬧三天三夜,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要比受的傷大得多。

對你個人而言,要考慮的是,能換個幼兒園嗎?如果不能換,是否考慮自己辦個幼兒園?我這樣問,是基於我們要解決社會上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從影響圈開始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影響的部分,看自己能做些什麼事,而不是把目光投向關注圈,想那些自己改變不了的事,覺得自己無能爲力,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如果我們花很大的力氣在讓人無力的關注圈上,就會發現沒辦法,怎麼做都沒用。比如,園長不給力,家長也鬧。但我相信,有這種大鬧三天的家長,一定也會有不鬧的家長。我們要在生活中努力地感受不鬧的家長所帶來的反饋。

對那些大鬧的家長,如果你在心中能夠知道他們其實也是孩子,當你懷着這種關愛的心情來看待這些看起來不可理喻的人時,你才能成爲一個了不起的老師。

一個了不起的老師未必是一個名氣有多大的老師,了不起的老師就是你的內心裝着對他人的關愛,你的行爲就會逐漸影響那些家長。如果你不是改造了一個孩子,而是把一個大鬧的家長改造好了,我覺得這更有意義和價值。

你的園長,你可以去溝通,多推薦他聽一下“樊登讀書”講過的書,也可以和他探討一下你的理念,甚至可以問問他,可不可以一起到別的城市的幼兒園去參觀、去學習。假如以上你都做不到,你最起碼要把你的班帶好。如果有條件,想辦法自己去開辦一個小小的幼兒園、早教班。

所有的無力都來自關注不能解決的東西。力量來自你身邊還有這麼多事可幹,覺得可乾的事很多,隨便乾點兒什麼都能夠帶來那種傳達愛的感覺。

最後,我給你講一個案例。我當年在《今晚博客》做主持人的時候,有一期我做了一個節目,採訪一個韓國人,他在瀋陽開了一個兒童福利院,專門收養腦癱兒童。有同事提醒我,問問題,讓被採訪的人落淚。

落淚對節目的收視率來說是有用的,比如問出對方最難的時候、想家的時候、最艱苦的時候。結果,特別出乎我的意料,被採訪的人從被採訪開始到最後一直是高高興興的。想想看,照顧一個健康的孩子,很多人都覺得很累,要照顧腦癱或有其他疾病的孩子會更累,但是我採訪的時候,對方高高興興的,沒有絲毫悲悲慼慼。

這給我的衝擊極大,後來,我在《論語·子罕篇第九》中看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夫子說的“仁者不憂”,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我想,當你的心裏裝的是孩子和家長時,你就是沒有憂愁的,你會覺得這些人都蠻有意思的,都需要幫助。但是,如果我們內心並沒有裝着他們,只是覺得“爲什麼我受到了不公平對待,爲什麼我這麼倒黴,爲什麼我陷入了這樣的困境”,憂愁就會隨時跟隨着你。

所以,一個人的憂愁多少取決於他對“我”的看法有多大:心中的“我”越大,煩惱就越多;心中的“別人”越大,煩惱就越少。

仁者不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