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码了一份材料

“献、访、送”让师德提升自然而然

绵竹市遵道学校 俞华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只有教师师德高尚,才能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多年来,绵竹市遵道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认为师德就是教学水平,师德就是教育质量,师德就是学校发展力。

师德师风的内涵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和优化,开创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关键,学校是主体,但仅仅依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与“校家社”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家社”共建关系,反之,构建良好的“校家社”关系,形成积极的共建关系,和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必然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和提升。绵竹市遵道学校通过“献、访、送”这三个字构建良好的“校家社”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升变得自然而然。

“献”就是献爱心,指的是遵道学校教师多年来长期坚持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各村、镇文化中心开展献爱心志愿辅导活动。

我校将加强教师献爱心志愿服务看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们认为,志愿服务与师德师风建设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一种无私的利他精神,而教师甘为人梯、烛照他人的大爱也具有无私利他性。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传递的是爱心、温暖和希望;而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关爱学生精神成长的同时,也要用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文化知识辐射周边的社会人群。

1.献爱心志愿服务的提出。

我校地处绵竹市九龙镇,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造成留守孩子较多,缺乏父母监管的孩子周末问题比较突出。

经过我们入户调查了解,很多留守孩子周末晚上熬夜看电视、打游戏,白天睡懒觉,作业到最后突击完成或者根本不完成,由于缺乏监管,他们还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除留守孩子之外,其实我们有的父母在家的孩子也会出现以上问题。这就造成了“2大于5”的现象。另外,农村的很多孩子也想周末参与学习辅导,或者多学习一些知识、技能,但因为费用等原因没有成行。

针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校多次召开工作会商讨措施,2018年5月与镇关工委、各村委会共同确定了开展“周末爱心微课堂”活动。

2.献爱心志愿服务的实施。

学校组建教师志愿服务团队,在每周六、寒暑假到各村利用村委会会议室开展“周末爱心微课堂”免费送教服务活动。辅导的时间从上午9点到11点,中途辅导老师还会组织孩子们开展跳绳、打羽毛球、老鹰捉小鸡等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劳逸结合,喜欢来上周末辅导课。学期辅导结束,学校和关工委、村委评选优秀学员,颁发奖状和奖品,以资鼓励。

3.献爱心志愿服务人员的招募。

计划提出后,学校对全校学生与家长做了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在周末的需求后,决定在遵文社区、棚花村、秦家坎村、双土村、文风村等多个地点开设书法、绘画、剪纸、年画、象棋、阅读、课业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免费辅导班。

根据开设的辅导班,我们在全校招募志愿服务老师,招募过程中,党员、行政带头参与,老师们也积极响应、踊跃报名,都为这一献爱心方式拍手称赞,并决心为这样的爱心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志愿服务对师德师风的促进意义

学生说:“参加周末微课堂,我可以看书、画画、做游戏,老师还辅导作业,我感到很有收获,很开心。”家长说:“以前孩子‘野’得很,周末不是睡懒觉就是到处跑,让我们担心得很,现在孩子参加周末微课堂,辅导作业、学习知识,让我们家长放心又高兴。就是辛苦老师们了,我们很感激。”老师说:“参加周末微课堂,虽然辛苦,但能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做点贡献,又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心里是很高兴的,我觉得很光荣。”

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较好的契合了老师们思想的共鸣点,符合老师们个人发展的诉求和价值愿望,激发了教师的高尚品德。

老师们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使育人作用更加凸显;另外,老师们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完成自我教育并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转化为稳定的、内在的、良好的师德师风行为品质,成为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最后,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的志愿服务精神,会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们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身心会处于超越自我的境界,获得幸福的体验。

访

“访”就是家访,指的是我校坚持十余年每期开展“家访周”活动,以及在寒暑假开展的“关爱家访”活动,保证留守、特殊学生每期至少两次家访。我校把家访工作列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类容,统筹安排,为教师家访提供必要各类保障,适时督促指导教师制定家访方案、落实走访、电访、来访,注重抓教师家访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和家访后的总结反思工作,借此进一步强化教师服务意识,维护教师良好形象,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1.家访前,老师做足功课。一是教师对所访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梳理,尽可能深入的了解。二是学校举办培训班,由德育处和优秀班主任介绍家访的意义、目的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做好充分准备,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家访中,老师细致真诚。老师们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的良好表现,对家长的支持表示感谢,就如何更好教育孩子进行愉快的沟通。老师们向家长介绍学校发展现状和目前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等,争取家长的支持,达到家校合力的最大化。我们对地震再生育、建档立卡、留守、单亲、残疾等学生采用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的方式。

3.家访后,老师总结分享。有的老师谈到:“家访中,我受到家长热情接待,感到很激动、自豪,我对教育又多了一份热爱。”“通过家访,我对班上孩子有了更真实了解,可以让我更好地因材施教。”“每次家访,都会看到感激的目光,听到赞扬的话语,让我感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和价值,让我更有职业幸福感,我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在家访中,全体教师发扬主人翁精神,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完成家校联系工作,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通过家访,扩大了我校在社会的影响,切实加强了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宣传了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对规范办学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倡导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营造了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营造了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的育人环境,使学生身心健康都得到了良好发展。

在家访中,我们发现广大学生家长及周边群众都对家访举措大为欢迎,早早的就来到路边等候,家长们一幅幅微笑的面孔,一个个细微的动作——端茶、倒水、跟老师们握手,一句句简单的话语,都透露出对学校的信任和褒奖,对老师的满意和感激。通过家访,我们发现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更足了、责任心更强了、服务意识更好了、育人水平更高了,学校师德师风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送,指的是我校坚持多年每学期期末与镇关工委、家委会委员一起给优秀学生送奖状,给留守孩子、特殊孩子送温暖,给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送入学通知书,这是我校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

在送的过程中,老师们带着爱心,洋溢着喜悦,为每个孩子带去真诚的关爱和祝福,让孩子们度过愉快有意义的假期。孩子们收到礼物,个个兴高采烈,赶忙与家长分享。教师与家长、学生、社区的关系得到融洽,情感联系得到增强。

几乎每一个接到喜报的学生和家长都会这样说:“收到老师送来的喜报我很高兴,感谢老师,您辛苦了。” 收到入学通知书的家长说:“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既期待又有点紧张,今天老师亲自把入学通知书送到家,还和孩子亲切互动,减轻孩子的入学焦虑,让孩子更自信,学校这样做很用心,老师们也辛苦了。”

老师们把精心准备的礼物送到留守孩子家中,并和孩子一起与家长视频连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深深关爱。家长们动情地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你们就是孩子的父母。”

在送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一次次被打动,被感动,享受到了只有老师才能享受到的成就感和荣耀感。师生感情、家校关系进一步加深、增强,对锤炼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无疑是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的作用。

参与“送”活动的关工委、家委会委员也对教育、对学生有了更多了解,对教育有了更多更全面认识,对教师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和敬佩。这无形之中又增添了老师被理解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投身教育的理想信念也被点燃,干事创业的计划也在心中逐步增强。

结语

“献、访、送”很好地发挥了人性善的一面,让师德师风锤炼是主动地不是被动的,是生动的实践不是枯燥的说教,是情感的共鸣不是制度的执行,是积极的参与不是消极的应付。让老师们乐意、主动地把初心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爱献给孩子。

“献、访、送”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作用。教师献出爱心,拉近距离,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社会的赞扬,这些又会让老师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感,无悔自己的选择,甘守三尺讲台,满怀激情的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是促进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献、访、送”很好的发挥了为人师表、榜样示范的作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献、访、送”就是让老师为人师表,做一个唤醒者,改变家长、社会对教育、教师的偏见,争取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形成家校社合力育人的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和达到教育目的。

以上三点说明,“献、访、送”有助于促进教师树立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形成甘于平凡、不断创新的奉献精神,打造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爱护学生的集体风尚,使得学校老师师德师风修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