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的小學生教材有何特點

衆所周知,隨着近些年中小學教材的不斷深化改革,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如今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終於實現了統一,自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的孩子們都統一使用了“部編版”新教材。

有的人說,隨着小學語文教材的不斷改革,從最開始的“一綱多本”到“一綱一本”,從“小書”到現在的“大書”,孩子們在語文這門科目上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了。

其實在學習君看來,不管現如今我們的語文教材如何改革,其實大方向的結構和學習宗旨並不會有太大的偏移的,爲什麼這樣說呢?

下面學習君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清朝的小學語文教材,一起來對比一下,它和現在的小學語文到底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吧:

由於在當時小學階段屬於四年制,所以在教材的內容分佈上和現在的小學課本是有很大不同的,下面學習君給大家分享的是清朝語文第二冊的課本,雖然只是其中一冊,但整體的教育理念依然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課從拜孔子開始學習

正所謂:“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清朝的小學語文課本第一課是從拜孔子開始的,這並不是一種儀式,而是一種虔誠、一種尊重、一種珍視,教導給學生的是尊師重道的道理;

這一部分和我們如今的小學語文課本差別是很大的,因爲現如今的小學語文並沒有這一個環節,直接就開始了漢語拼音的學習,純粹的師生關係、尊師重道上,遠遠沒有當初的重視了。

第二課,講的是學習的內容

學習最怕的是什麼,那就是沒有計劃,漫無目的的學習,所以清朝的語文課本上,在正式的開始學習之前,首先就把課本所需要學習的東西進行了闡述;

這和我們現如今小學課本上的目錄也是一樣的道理,都是對於教材內容的詳細預覽和彙總。

清朝的課本上最初開始的是圖文結合,對周邊事物進行學習和認知;

當然了,我們現如今的課本也是一樣,區別在於可能內容更加豐富,圖文色彩更加生動、鮮豔而已。

隨後便是諸如衣食住行、如時節不同,穿衣有所區別、親戚叫法、時針走動等生活常識的學習和理解;


如今,這些東西如今我們的小學課本中也有,不過更多的可能是通過一些趣味文章、小故事、古詩詞來進行教導和傳授。

當然了,最終要的還是諸如:端正求學的態度、學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這些良好品質和行爲習慣的教導了;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本中,這些也是最爲核心的知識部分,區別在於我們如今的課本上的內容圖文、故事結合的形式更多一些,而清朝時候的教材中則多是文字內容的描述。

清朝的課本教導學生做人要有禮有節

如今的課本同樣也以淺顯易懂的小故事來教導孩子這些內容

當然了,清朝的教材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篇章

而且很多的內容在我們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也依然存在,比如:烏鴉喝水,雖然內容上有所區別,但所教授的道理是相同的。

其實,別看清朝的課本距離現在已經100多年了,我們如今的教材也經歷了無數次的編撰和改革,但它們之間很多的教育內容、核心的教育理念都是相同的。

當然了,可能如今的小學教材,內容更加豐富、生動,也更利於孩子的學習和理解,但在很多地方清朝時的教材也是有值得我們肯定的內容的,就比如最開始的拜孔子這一篇章吧,現在的教材更加豐富和完整這是一定的,但在尊師重道的教導上,現在的教材中還真需要改進和發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