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訓練16

今天總結一下看的一些理論:

1、不要以拒絕無效社交這個當作不去社交的藉口

好多內向的人或者社恐者,打着拒絕無效社交的口號,拒絕和朋友出去玩啦、聚餐啦等一些社交活動。但是你想,本身我們的社交技巧就不行,社交能力不夠,那還去挑剔社交的質量和機會,我覺得這本身就不可取。

作者提到,無效不無效社交,判斷依據是啥呢,就是看社交的目的。有的社交出去就是爲了讓自己有個放鬆的機會,比如這一週加班太多了,週末出去和朋友打個麻將、看個電影、喫個飯啥的,讓自己放鬆放鬆多好。有的可能是自己的興趣圈子,比如某款手機的新款出來了,大家在羣裏或者線下討論聊天,這就是興趣使然嘛。再有的是,參加一些活動啥的,認識一些陌生人,這也是也拓展自己的圈子。

所以,社交就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作用,每個人各不相同,因人而異的。但是對於我們這種社交能力不足,想着急去改變提升的,那爲什麼要浪費一些眼前的社交機會呢?想提高社交,那麼就是得去社交啊,這種就是感覺,當感覺對上了,習慣了社交,那麼就很自然了。

2、社交圈層劃分

作者提到我們每個人的社交圈子是劃分層次的,同時,對於一些內向的人來說,想要提高社交能力,那麼就要循序漸進的來,也就是要選對練習的圈層。

我們最天然的社交圈層有:朋友圈、親友圈、同學圈、網友圈等。這個圈層是不需要你太多去維護都會一直存在的社交圈,也是每個人的最基本的圈層。這個就是通過社會結構功能或者道德約束、規則等形成的圈層,外力的約束使得我們不用主動去維護,也可以持續存在。

那麼進一步的,第二圈層有:興趣愛好圈、高價值圈、交友圈等

我覺得對作者的觀點再進一步細化,我們應該在第二圈層裏,劃分不同難度層次,然後根據自己目前的級別去練習。比如一開始就像作者說的那樣,以興趣愛好圈入手,這個比較簡單。慢慢的,認識一些通過朋友介紹的他的朋友。認識陌生人。認識高價值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