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俞敏洪體面退場,自我認知決定人生高度

新東方的創始人,教培行業的領頭羊,被迫退出自己的“陣地”,俞敏洪出現在直播間,表明自己下一步將帶領老師們直播賣農產品。


雖然被迫離席,但仍滿腔情懷,也許前路光明燦爛也未可知。退學費、捐桌椅,一個人的真正高度,由他的認知半徑決定。


自古以來,研究成功的數不勝數,卻鮮有人研究失敗。踏着成功人士的足跡,跟隨他們的腳步,學習如何向成功登頂,這無可厚非,或許是一條捷徑。


那麼,研究失敗有什麼用呢?畢竟,誰也不想失敗。可有這樣一本書,專門研究失敗,這本書就是《破圈》


《破圈》的作者是斯坦福大學的學霸、真格學院前院長顧及,她在擔任真格學院院長期間,研究了各行各業無數的失敗案例,從這些失敗案例中挖掘藏在背後的真正原因,最後發現了一個失敗的主要原因和邁向成功的祕密。


顧及在《破圈》中歸納和總結出了3個步驟3個基本法則,幫助人們從失敗走向成功,突破自我認知,從而獲得自我成長。


如果我們想獲得成功,那麼研究成功就好了,爲什麼還要研究失敗呢?


作者提到,研究失敗是戰術問題,而搞懂如何過好這一生、獲得想要的成功是真正的戰略問題


就像是《甄嬛傳》裏面的甄嬛,意外入宮後,她想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是保全自己,還是最終成功上位?


正是因爲自己漸漸清晰的目標,纔有後來的精心佈局,直至最後實現了從菜鳥到高手的逆襲。


先謀戰略,再定戰術。


在制定戰略時,最關鍵的一步,是確保自己的視角沒有受到限制,對自己有一個清晰正確的認知,而很多人通常倒在了第一步上。


因爲人的視角,通常是由自己以往的經歷和外在的影響所塑造出來的,所以,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錯誤的認知和信念。


柏拉圖所說,“我們一直尋找的,卻是原本自己早已擁有的。我們總是東張西望,唯獨漏了自己想要的,這就是我們至今難以如願以償的原因。”


由此可見,通過對自己認知的不斷剖析和反思,並實踐新的思維、情緒和行爲模式,不需要去刻意獲取外部的認可,或盲目追逐外界定義的成功,就可以專心致志做好自己在意的事情,從而踏上人生的捷徑,而這也是認知破圈的核心價值


那麼,什麼是認知呢?作者將其定義爲:經過處理並內化後的知識及其應用。自我認知,就是已經內化了的關於自己的知識和應用,而自我認知的侷限性,可以歸類爲三種,即慣性的假設模式、慣性的情緒模式和慣性的經驗模式,這三種分別又叫做信念體、情緒體和記憶體


信念體又叫慣性假設模式。它是說外部信息在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的建構過程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慢慢地會影響到我們,而這些看法,天長日久積累下來,就會形成我們對自己的信念。


它阻礙了我們的自我認知,那麼,我們對應的方法就是擊穿自己的信念體,也就是通過對整體切分法的應用,破除內在錯誤的信念和假設,避免過激的反應和不良後果。


情緒體,又叫慣性情緒模式。顧名思義,我們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所操控。


要想打破這種侷限,就需要在情緒的覺察和感知上提升,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讓它在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程度表現出來,同時,學習他人情緒反應的技巧。


導致我們自我認知侷限的最後一個因素,就是記憶體,也叫慣性經驗模式。


可以簡單理解爲,我們解讀過往事件時,有時會出現扭曲因果關係的情況,形成錯誤的結論,同時,把它記在腦海裏。當新的情況出現時,我們會不由自主調動這些記憶來重複驗證,慢慢地,這些記憶就成了我們經驗的一部分。


而在盲目應用過往經驗的時候,就會犯一些慣性錯誤,導致我們認知的侷限性。而要擺脫這種記憶體,需要用到幾種方式,比如轉換視角、多方查證,或者自我梳理。扭轉記憶體,讓它發揮正向功效,從而打破認知侷限。


其實,要想打破認知限制,只需要做到三個步驟就可以了。


這三個步驟就是,通過深刻的體驗,從“無意識無能力”的狀態變爲“有意識無能力”,第二個步驟是,通過透徹的思考,從“有意識無能力”的狀態變爲“有意識有能力”,第三個步驟就是,通過持續的實踐,從“有意識有能力”轉變爲“無意識有能力”的狀態。


聽起來似乎有些繁瑣,實際上,可以簡單概括爲體驗、思考和實踐,這就是打破認知限制的三個步驟的重點


那麼,具體如何去做呢?


深刻的體驗,就是抓住生活給我們的每一段經歷去成長,無論是遇到困難,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勇敢地去面對分析,從小事中有所體悟,持續不斷對自己的狀態保持覺察,當順利的時候,也要給自己一些挑戰。


透徹的思考,就是通過歸納法和演繹法,比如看前提是不是正確,過程是不是合法,或者,用於歸納的例子是否足夠強,有沒有普遍性。通過這些方法,直擊問題的本質,看到藏在問題背後的真相。


最後一個步驟,最關鍵也最難,就是把認知內化成能力,通過持續的實踐內化新的認知


作者提出了在實踐中,我們應該遵循精進的5個要素,它們分別是:清晰的目標,已經被驗證的提升方法論,超出當下能力範圍的練習,以及全力投入和及時的反饋。


就這樣,我們運用這些經過驗證的方法論,進行突破認知的練習,通過投入和反饋,就可以慢慢地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從而打破認知的壁壘。


《破圈》這本書中不僅有強大的理論支撐,還有落地實用的方法論,更有詳盡易懂的案例分析,通過作者詳細地拆分和講解,讓我們看到在自我認知上的侷限,並試着去探索和突破。


在打破認知壁壘、突破認知侷限、獲得自我成長的路上,這本書將是一部帶領我們所向披靡的寶典,在它的指引下,見自己,更見衆生。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