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经验做事,真的靠谱吗?

最近流行一句话,别让你的经验浪费了,尤其是在一个行业沉浸了几十年的老兵,他身上最值钱的莫过于丰富的工作经验。

可是凭经验做事,真的靠谱吗?

今天在润总的《底层逻辑》这本书里看到一个故事,让我重新思考经验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个故事讲的是,二战期间,盟军的轰炸机损失很大,少部分返回来的飞机机翼上也布满弹孔。盟军决定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飞机部分位置的钢甲,保护飞行员的生命,提高战斗力。可是加在哪里呢?凭经验,既然机翼上满是弹孔,那最需要加强的部分应该是机翼。于是,司令决定,用钢甲加强机翼。

这时,一位担任盟军顾问的统计学家说:“司令,你看到机翼中弹还能飞回来,也许正是因为它很坚固。机头和机尾没有中弹,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部分一旦中弹,飞机就飞不回来了。”

司令大惊,赶紧派军队去战地检查飞机残骸。果然,被击落的飞机,都是机头、机尾中弹。飞回来的飞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被击落,只有被击落的飞机才知道。但是,被击落的飞机,已经永远无法开口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给孩子讲述这个故事,他听得似懂非懂。总有一天,他会明白普通人和牛人的差别之一,就在于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普通人凭借飞回来的飞机的“经验”,决定加强机翼钢甲。但是优秀的人知道那些被击落的飞机应该是由于机头或者机尾中弹,他们没有止步于现象,而是继续深挖,直到挖到本质。

经验靠不靠谱,取决于你的经验是基于现象,还是基于问题的本质?二者有天壤之别。

润总在书中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叫作“假设—验证—结论—调整”,也就是说在遇到问题时,先大胆假设,然后去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做出调整。

还是刚刚“二战飞机”的案例,为了解决给哪个部位增加钢甲以避免被击落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论模拟一遍。

假设:应该给机翼增加钢甲。

验证:去看被击落的飞机是不是机翼上弹痕多。

得出结论:被击落的飞机头部和尾部中弹多,机翼不多,给机翼部分增加钢甲作用不大。

根据结论做出调整:增加飞机头部和尾部的钢甲。

这个方法论可以迁移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现在要解决孩子挑食不吃饭的问题。

假设:孩子挑食不吃饭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因为孩子食欲欠佳。

验证:每次孩子在外面吃饭胃口很都好,也不怎么挑食,而且吃得很多。

得出结论:孩子在家里挑食不吃饭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里的饭菜不合孩子的胃口,饮食品类太单一。

根据结论做出调整:经常给孩子变换饮食的品类,做到色香味俱全,让孩子爱上家里的饭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