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小學教材相比於晚清有哪些進步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建立了以孫中山爲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對教育進行了一系列適應資產階級的改革,廢止了“讀經講經”科,提出設立國文科,在國文教材內容上也廢除了清末“忠君”、“尊孔”的說教,提出對學生實施資產階級的道德教育(自由、平等、博愛)、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當時,教育部公佈的《小學校令》規定:“小學分初等小學與高等小學。”初等小學校修業期限爲四年,高等小學校修業期爲三年。隨着教育變革,新的教科書應運而生,體現了新時期的教育思想。

民國是教材編制、出版最爲活躍的一個時期,教科書出版書局衆多、教材種類繁多,教科書從內容上加進了一些資產階級道德教育思想和實用科學知識,教材選文內容更加豐富,修身、歷史、理科、地理、實業、國民知識、世界知識等方面內容均有所涉及,打破了傳統私塾教育只教讀四書五經的侷限。民國時期教材實行審定製,允許各出版機構自由編制課本,允許民間書局經營教科書業務,許多社會名流都參與到坊間教科書的編制和審定工作,但國家通過統一制定課程標準對教科書的稿本進行審查、控制,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出版集團是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抗戰中期,國家物力、財力更加困難,爲了“便於教學上的聯絡,又可以免去多用書本的麻煩”,合併社會、自然、衛生三科爲常識一科。民國三十年以後,又將常識與國語課配合編輯,以減少課本數量。

黑龍江省檔案館館藏有一冊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月出版的初級小學國語常識課本第五冊,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國後期的教育理念和教材編寫狀況,彌足珍貴。該課本爲豎版,左開本,由國立編譯館編、教育部審定的初級小學三年級課本。此課本編輯要旨:“依照民國三十年十一月教育部公佈小學國語、常識兩科課程標準編輯,並於三十五年二月修訂;本書將常識與國語配合編輯,以常識教材爲經,以國語教材聯絡之;本書常識教材以圖表爲主,附以簡要註釋,國語教材以兒童文學爲主;本書國語、常識二科教材分量根據課程標準所訂二科教學時間爲比例;本書教材排列注意時令環境,以便教學;本書八冊供小學初級四學年之用;本書備有詳細單式及複式教學法,供教師教學參考之用。”在課文前後具有問題和作業材料,使兒童可自行思考和實驗。教材的編寫體現出課內與課外的統一,注重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幫助兒童養成主動研究的習慣。

國語常識編於一本,國語常識教材各保其固有的內容。常識目次主要內容有:政治集體、公共衛生、兵器介紹、居住管理、農業生產、食物營養、衣物面料、生活常識等。國語目次主要有:國父故事、可愛中華、歷史故事、詩歌、常見應用文等。縱觀課本編寫內容,可以看出常識課本與國語課本,在文圖、版式設計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內容也有重疊,但常識和國語性質不同,國語的目的重在識字、讀書、習語言,並涵養感情、德性,啓發想象、思想,側重於尚理想、重欣賞。常識則以得到知識、養成習慣爲重要條件,主要從社會與自然的角度介紹基本的常識知識,爲兒童提供個人、社會、科學、歷史等多個領域所涉及的經驗,使他們有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

課本的總體在編制上注重觀察、調查、討論、實驗等,這樣的安排可以幫助兒童養成主動研究的習慣。選文安排上雖然有的介紹社會知識,有的偏重於自然知識,但這些知識之間都具有一定的邏輯關係,既貼近兒童的生活,又能吸引兒童的興趣,說理蘊於故事,達到基礎知識普及和道德教育目的。民國時期小學教材擺脫了私塾蒙學讀物的影響,逐步走向現代教育體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