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畔古窯羣(神州行之118)

無錫古稱“梁溪”,隋唐時期是一個縣城,歸常州府管轄。然而這個縣城卻非比一般,康熙、乾隆七次下江南,十三次住在惠山腳下的寄暢園。

梁溪城區呈菱形,南北長東西短,古運河環城而過,大運河成了護城河。菱形最南端望湖門,南門對應北門,左右是東門、西門。望湖門東側是南禪寺,寺內有妙光塔,香火鼎盛。南禪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從南禪寺往南,是舉世聞名的“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兩公里長的水弄堂象一條窄巷,一直延伸到清明橋。清明橋下分爲兩叉,伯瀆河向東流去。在伯瀆河和大運河的夾角處,有一處勝地,它就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古窯羣。古窯羣現存108座磚瓦窯,由不同的窯體燒製出不同的磚瓦品種。

中國是世界上燒結磚瓦的發祥地,新石器時期,中國巴人就在長江流域燒成了世界上第一塊燒結磚。早在公元前2100年的夏朝,黃河流域也相繼發明了燒結的磚瓦。中國磚瓦的輝煌始於“秦磚漢瓦”,興於唐宋,旺於明清。無錫古運河河畔的古窯羣遺址是明清時期江南重要的磚瓦生產基地和貿易碼頭,規模之大,影響之廣,堪稱江南之首,明朝南京城牆的城磚主要由這裏提供。

在磚瓦生產、貿易的同時,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民風和社會生活方式。上善若水和淬鍊之火燒結成細密質優的磚瓦,也錘煉了千萬個窯民們靈巧、堅韌的人格。在古窯博物館裏,我們看到了窯工精心燒製的專供皇宮用的鋪地方磚。這種一米見方被稱爲“金磚”的鋪地方磚,用特殊的無雜質的“熔粘土”燒結出來的磚光潔如鏡,八角整齊精緻,表面刷有多道生漆堅實密緻,耐壓耐磨,敲擊時會發出金屬聲。

燒結磚不僅用於砌牆、鋪地等建築材料,而且可以雕刻出價值連城的藝術品。磚雕常見的是“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郭子儀作壽”、“獅子滾繡球”、“三陽開泰”、“麒麟送子”等題材,花卉圖案有松、竹、梅“歲寒三友” 以及蘭花、菊花、荷花、鯉魚等。

這裏是泰伯奔吳治理水患的伯瀆河 ,水弄堂兩側是南長街和南下塘街濃郁的歷史風情街,運河人家鱗次櫛比,粉牆黛瓦,花格木窗,屏風列屏,前店後坊,多姿多彩。古街上歷史建築、名人故居比比皆是,構成了一幅最純粹的古運河水上民俗風情圖。

漫步在南長街和南下塘街,沿岸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沉澱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史長廊的清風徐來,令人陶醉。無錫,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的工商繁華交相輝映,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散發着奕奕光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