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無法超越的經典

        在衆多國產戰爭電影中,《高山下的花環》一度被無數影迷奉爲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沒有之一。時影片播出後,斬獲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以及金雞獎最佳編劇獎在內的八項大獎。至今日,豆瓣評分仍高居9.4。


      《高山下的花環》拍攝於1984年,由謝晉執導,呂曉禾、唐國強、斯琴高娃、倪大紅等出演。這部改編自李存葆同名小說的影片,講述了駐紮在四川廣元的九連連長梁三喜爲了從上級調來的指導員趙蒙生一再推遲探親假。就在出身高幹家庭吃不了苦的趙蒙生打算幹幾個月“鍍鍍金”就走的時候,恰好趕上所在部隊將要赴越作戰。面對眼前的調令和奔赴前線,在連長等人的責備和自我殘存良知的多重壓力下,趙蒙生最終不得不奔赴前線。後續發生了趙蒙生母親電話打到前線要求照顧其兒子,副連長靳開來爲了全連喝水問題帶隊砍甘蔗不幸觸雷身亡,雷軍長的獨子“小北京”犧牲,連長梁三喜爲救趙蒙生犧牲、趙蒙生經歷生死後成長爲一名真正的軍人以及戰爭勝利之日歸來後的一系列情節,其中表現出的戰友情、親情、愛情,以及對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摯而又熱烈。(個人認爲戰爭歸來後的部分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考慮到劇透以及過審等緣由就不詳細展開描述,還是非常建議有興趣的一定要看一看。)

        《高山下的花環》相較於其他國產戰爭電影,雖成本較低,但在人物塑造、情感表達、表現技巧以及表現問題等方面都是非常可圈可點的。在人物塑造上,每一個人物在情緒表達、心態變化上自然真誠,形象塑造豐滿,與一些流水線製作出來的成品判若雲泥。在表現技巧上,一些影迷詬病“感覺一般般,全程沒有看到一個越軍”,但個人覺得雖然全程沒有一個越軍,但是在表現戰爭慘烈殘酷程度、引發觀衆情感共鳴點上絲毫不受影響,這也是《高山下的花環》的獨到之處。

      “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這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最讓人感動之處之一。即將奔赴前線作戰之際,此時的趙蒙生卻打起退堂鼓,想着如何調走,忠厚老實的連長梁三喜勸說趙蒙生留下無果後,喊出了“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沒有慷慨激昂,只是發自內心最真摯情感的表達。這種真正將愛國融入血液、融入基因的赤子之心讓人動容,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學習!

        任何時候,誠信都至高至上。連長梁三喜生前的欠賬單是《高山下的花環》中又一個催淚點。連長梁三喜犧牲後,在他的上衣口袋裏找到了生前的欠賬單,此前梁三喜在遺書中已交代家裏老母親和妻子一定要償還欠賬。遠在沂蒙山區老家的妻子把家裏僅有的豬賣掉湊夠了前往四川的路費。雖然趙蒙生等其他戰友都準備湊錢幫連長還賬,但連長的老母親和妻子卻執意用梁三喜的撫卹金來償還其生前欠款。

        與趙蒙生母親想方設法將其調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雷軍長的獨子“小北京”隱姓埋名衝鋒在戰鬥一線最終不行犧牲。還有副連長靳開來的境遇……《高山下的花環》還客觀反映了一系列的問題,可能也是影片曾一度被禁播的原因吧,還是希望大家自行觀看。(爲了過審,不便詳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黃土一抔魂。花環還是那個花環,高山也還是那座高山,但青山有幸埋忠骨,英雄長眠於高山下,這便是《高山下的花環》的由來吧。曾經的少年不再年少,但我們的國家永遠年輕。惟願願後代子孫銘記歷史,惟願青山不老,忠骨永存,惟願國家強盛,無敵來犯。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沐浴在新時代的春風裏,定要沿着紅旗指引的方向實幹篤定前行。

        正如B站用戶約定成書的一段評論:“黃昏將至,我喫着白米飯,喝着快樂水,想不通爲什麼這些身強體壯的士兵會死。我在深夜驚醒,突然想起,他們是爲我而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