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基於思維能力提升的讀法指導課

今天溫景祥老師爲我們上了一節非常有思維能力含量的閱讀指導課——《鄉土中國》讀法指導。

語文核心素養中特別提出了一項內容就是思維能力的提升與發展,這不僅是語文的核心,幾乎是各學科的核心,可是語文課到底怎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聽過很多節課,都常常有一種感覺,語文老師們好像自身對思維能力方面的知識都不是很健全,幾乎無法運用相對專業的思維邏輯知識進行有效的語文思維能力的指導。

首先我們要看到學生思維的現狀,無論是閱讀還是分析理解,學生思維的現狀基本上多是感性思維、單一思維、線性思維、經驗思維,尚需要各學科思維能力的訓練與,漸漸提升思維水平,漸漸轉向理性思維、辯證思維、多元思維、系統思維,進而創新型思維。這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

而語文課,由於各種文體的呈現與教學,其思維素材更是豐富,從詩歌散文的感性化、直觀化、形象化思維,到議論性文體的理性思維、辯證思維,從中國傳統思維到現代科學的系統性思維,可以說語文課的思維形態是最複雜最混亂的,而語文老師又常常沒有系統的思維知識比如形式邏輯的學習,語文課如何實現爲思維而教,常常讓人無處着力。

今天溫老師的《鄉土中國》讀法指導課讓人眼前一亮:爲我們上出了一節基於思維形式常識的閱讀指導:

他首先強調閱讀時要關注的第一個核心知識——概念:閱讀一本具有學術價值的理論性強的書籍,首先要梳理概念,先標畫出章節中有哪些概念,然後尋找這些概念間的關係,明確了概念就明確了對象,明確了作者思想言論的基礎。將概念梳理出來,用思維導圖來呈現概念間的關係。

其次強調閱讀方法的第二個核心知識——觀點。觀點是基於概念而形成的判斷,是對事物現象本質的區分、識別、定性。將作者觀點句進行標畫、批註、梳理,然後在基於概念的思維導圖基礎上形成思維導圖的二級三級圖示。

再次強調閱讀方法的第三個核心知識——闡述。即基於概念、觀點作者進行的論證推理,看作者都採取了哪些論證推理,而論證推理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歸納推理:從個別到一般

演繹推理:從一般到個別

類比推理:從個別到個別,或從一般到一般

溯因推理:由果溯因

將作者的闡述梳理出來,便形成了閱讀批註的結果即摘要。

將作者推理論證的形式,以及自己閱讀時產生的或類比聯繫、或演繹聯繫得的內容批註出來,即形成文本閱讀的深度交流。

溫老師的整本書閱讀指導,講讀法是基於科學的思維邏輯知識的讀法指導,是一種真正指向理性思維能力提升的讀法指導。可以說閱讀方法與閱讀過程的指導,就是學生理性思維能力、深度閱讀能力形成與提升的指導。這樣的課纔是爲思維而教的課,這樣的課堂纔是思維型課堂,纔是真正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