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零度天氣的課堂熱浪(素課反思)

      文/丹老師

      晚上10點54,靜臥,深思,想表達。

      最後一節拼音課,以純素課結束。沒有多媒體,一個我,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羣孩子。零度的天氣,卻酣暢淋漓,熱血沸騰。

      ang eng ing ong的學習,摒棄了精美的課件,反思課堂,零碎記錄。 

      課堂流程:

      1.簡單複習過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後,進入新內容的學習。

      2.重點是觀察主題圖,找到相關讀音。

      3.發現同學名字裏隱藏的後鼻韻母,進而拼讀自己的名字。

      4.練習拼讀課本中對應的音節。

      課堂上,孩子們總能帶來不斷的驚喜。第一節在二班上課時,引導學生去主題圖裏找後鼻韻母,到最後瑞洋小朋友用無比清晰完整的句子表達了fēng(風)的讀音,原來是他通過仔細觀察圖片,發現了窗簾是飄動的,所以發現了“風”的讀音裏面有要學習的後鼻韻母eng。

      當時我都驚呆了,備課時我竟然沒發現,藉機全班小朋友爲瑞洋點了個大讚。

      下午要到我班講這一課,當時還在想要是他們觀察不到“風”的讀音,我可賣個關子在課堂上告訴他們,讓小朋友們爲之驚歎,也爲我點個大讚。

      可曾想,問題一拋出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天怡小朋友就看到了“風”。看來,孩子們的視角確實與衆不同。這不正是我要留存的那份真嗎?

      插圖幾乎360度無死角的被小朋友們找了個遍,甚至連枕頭上的棕色花紋都被點出來說到zōng(棕)。每找到一處,發言者領讀後鼻韻母和拼讀的音節。(這個過程其實已經將課本上的音節拼讀了一大半了。)

      能浩愷小朋友回答後,話鋒一轉:有小朋友的名字裏也藏着要學習的後鼻韻母喲,比如剛剛回答問題的néng(能)浩愷。小朋友們一下子炸開了,各個眼睛放光,我彷彿已經get到了他們的腦回路:先拼一拼自己的名字裏有沒有,接着拼一拼好朋友的名字裏有沒有,最後再拼一拼全班小朋友的名字裏有沒有。

      果不其然,yáng míng shuò(楊茗碩)出現了兩個後鼻韻母,lù hóng míng(陸鴻銘)也出現了兩次。

      ……

      課堂沸騰了,孩子和我也一樣沸騰了。想說就要說個夠,拼音全部學完,自己的名字拼讀一下吧。先跟自己的同桌相互拼一拼,我率先把自己名字的音節寫到了黑板上,慷慨激昂地拼讀,俊博小朋友說:少了兩個字,少了lǎo 整體認讀音節shī(老師)。

      好有禮貌呀,估計覺得老師的大名寫到黑板上一起讀不太好吧,細微之處見人品。

      點兵點將指名幾位同學拼讀了自己的名字,小朋友們也在一波一波的浪潮中起起落落。最後吳依依小朋友的拼讀,讓我們都笑得合不攏嘴,她說:整體認讀wú整體認讀yī整體認讀yi,吳依依。一共仨字,仨整體認讀音節。完美。

      整節課下來,孩子們的拼讀激情還在升溫,下課時兩個小朋友在櫃子旁邊拿東西,一個小朋友說:頭,頭。意思是注意一下,別磕着你的頭了,另一個小朋友說:tóu(頭)。看到這一幕,真的是開心至極。

      課堂上學了“燈”,放學路上突然亮燈了,小朋友們按耐不住地喊:dēng,dēng(燈)。這不就是真正的學以致用,遷移到生活中來了嗎?

      嗓子沙啞,內心的興奮卻久久不能平復,簡簡單單的素課,我們一起歡騰一起學習,這不正是師生共舞的高光時刻嗎?

      人在心情愉悅的時候是記憶的黃金時刻,在體驗中運用所學,不要當作一種技能去訓練,靈動而自然的生成。這節課我看到了小朋友們眼中的光,那是希望之光。

      課間欣然小朋友勇敢突破自己,大聲喊出這幾個音節,隔壁班都能聽到了。這就是突破,也是挑戰自己,然後一點一點朝着更優秀的方向發展。

      “對於拼音的學習,這是結束更是開始。仿若我們的兩條腿,用好拼音,走好學習之路。”這是課堂上總結給小朋友的話。同樣也是在告誡我自己,幫助孩子學好基本功,打好地基,爲未來的學習路鋪好牢靠的墊腳石。要相信熟能生巧,反覆練習、使用,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孩子是本書,怎麼才能讀懂它?

      共情吧,蹲下來去探索一下他們的宇宙,發現一顆顆最耀眼的星。

      探索的能力從何而來?唯讀寫不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