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的辯證行爲治療(DBT)——課堂筆記

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的風險因素主要分爲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人口統計學風險因素:女性,青春期,學習成績差,人際功能不良;第二個部分是家族危險因素:家庭健康問題,父母婚姻質量差,親子關係衝突;第三個部分是兒童期虐待和身體虐待:身體忽視和虐待,情感忽視和虐待,性虐待;第四個部分是精神障礙/症狀:焦慮症、抑鬱症和抑鬱症狀、絕望、飲食失調、攻擊性、B類人格障礙、品行障礙、藥物濫用。

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最常見的疾病診斷(共病)具體如下:情感障礙:雙向障礙、抑鬱症,BPS,藥物濫用和依賴性障礙,進食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焦慮障礙,品行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

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的動機模型主要分爲三個部分,具體如下:

第一個部分:內在情緒管理和調節尋求刺激。主要包括管理和調節情緒、抵抗解離狀態(尋求感覺),對抗自殺衝動及追求刺激。

第二個部分是影響外在人際。指個體通過自傷行爲去控制某種情境或他人,如吸引注意、控制他人或情景,得到他人的反應,得到幫助。

第三個部分是自我懲罰。自信心不足、容易自責或低自尊的人容易把自我傷害作爲自我懲罰和自我毀損的方式。

青少年非自殺性自傷基於循證研究的藥物治療,首先選用原發疾病及共病精神障礙的治療。

目前缺少兒童和青少年的非自殺性自傷精神藥理學研究。

多國指南明確指出:精神藥物干預僅限於在急性嚴重壓力及症狀期進行短期穩定鎮定。可選擇氟西汀或其他SSRI類藥物,如療效不佳,則考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拉莫三嗪等心境穩定劑。

DBT核心概念,是指其採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包括認可和改變,不評判的態度,以情緒調節理論爲基礎,高度系統化、結構化:特定的階梯化治療,行爲治療策略。

DBT基本治療目標:強化和維持改變的動機,增強技能,確保新技能普遍化,強化治療師有效治療的技能和動機,將環境結構化,使治療得以開展。

標準的DBT是指五個因素全要具備,只有當來訪者有自殺傾向和/或有嚴重或複雜的精神障礙時,纔會被推薦。

“只有DBT技能訓練”是指DBT技能訓練(單獨的或者沒有DBT個體治療),諮詢團隊;在技能訓練中所有的DBT策略都會被使用;電話輔導(可供選擇)。

當面對一些不太複雜的疾病,情緒調節問題,以及行爲問題的朋友/家人時,“只有DBT體能”是有效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