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的槍聲》: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五)

辛亥年的槍聲
李舫/主編

《辛亥年的槍聲》是《觀天下·新世紀散文精品文存》收錄的散文之一,由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李舫主編。

《觀天下》簡介:《觀天下》延攬天下有識之士,集納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名篇,以“觀”與“天下”之間的動靜、起承、轉合,接續文脈。這些文章按照主題分爲4卷,無論是觀人文、觀歷史、觀世事、觀山水,均厚積薄發,有所創見。他們的散文,風格迥異,各有妙趣,縱橫浩蕩地連接起新世紀以來色彩繽紛的散文長廊,鑄就了新世紀以來的散文高地。

讀完這本書之後最直觀的感受是世界很大,而我很無知。一字一句都能讓人感受到中華文化、歷史等的博大精深,且氣勢磅礴,而我不過滄海一粟之億萬分之一罷了。

以下爲部分精彩內容抄錄:

16、虛僞,是魯迅一生所批判的,而蕭伯納的到來,恰恰是反映這些虛僞的一面大鏡子。魯迅特別強調,蕭是“一個平面鏡。說蕭是凹凸鏡,我也不以爲確鑿”。在魯迅眼裏,蕭伯納的到來,簡直是一塊試金石,人的本來面目,“要是在大庭廣衆之前自己脫不了,或是被人撕去了,這就叫作不像人樣子”。而不同的人,出於虛僞的目的,會對蕭伯納的同樣一句話做刻意的自我歪曲,各自的“希望”“耳朵”“批評”,“也不同起來了”。

蕭伯納的來訪讓魯迅看到了這一切,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魯迅認爲“蕭的偉大可又在這地方”。他不但認爲蕭伯納是一面大鏡子,找出一切眼前的虛僞,而且是平面鏡,照出的不是變形而是本來面目,而且是“一面大鏡子的大鏡子,從去照或不願去照裏,都裝模作樣的顯出了藏着的原形”。……

——閻晶明《一次“閃訪”引發的輿論風暴》

17、“漫漫黃塵兮山高路長,訴說着一曲千年惆悵。依依土樓兮圓圓方方,珍藏起多少客家夢想?”

——張勝友《百轉歲月 萬里江山》

18、站在阿城大金王朝上京會寧府宮殿的遺址上,我四顧茫然。除了能看到兩排寂寞的白楊樹外,周圍只是齊腰深的一片荒草。難道九百多年前就是這裏的“蠻夷”把我大宋給欺負得一塌糊塗嗎?……

靖康是宋的年號,徽宗遜位把皇位讓給欽宗趙桓,將年號改爲靖康元年。實際上靖康之恥,肇始於宋金的“海上之盟”。……

——宗仁發《靖康恥與宋高宗的心思》

19、丁汝昌自殺那一天,公元1895年2月13日,李鴻章接到朝廷的任命,成爲大清王朝的議和大臣,賞還翎服、黃馬褂。但李鴻章的臉上不見絲毫的喜色,他知道,所謂的議和,不過是城下之盟的好聽說法而已。日本要的不僅僅是錢,這一點,沒人比李鴻章更清楚。然而倘若割地,不要說朝廷不答應,連他自己都不會答應;至於賠款,戶部又拿不出銀子。讓他去議和,還不如直接讓他下地獄呢。……

——祝勇《再見,馬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