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战国策》札记(三十一)

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奭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

虞卿对春申君说:“臣下听《春秋》上说,在安定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险,在危险的时候要思虑如何安定。如今楚王的年龄很大了,您的封地,是不可不及早确定的。替您考虑封地,莫如远离楚国的都城更好些。秦孝公封公孙鞅于商地,秦孝公死后,他没有免掉后王的杀害。秦昭王封冉子予穰,昭王死后,后王剥夺了他的封地。公孙鞅是秦国的功臣,冉子是秦王的姻亲。然而却没有免掉被夺去封地、遭杀害的命运,这是由于封地太靠近都城的缘故。太公望封在齐地,邵公爽封在燕地,之所以能够寿终正寝,是因为他们的封地远离王室的缘故。如今燕国犯有很大的伐赵之罪,赵国对它积怨很深,所以,您不如向北进军:既可以使赵国感激您,又可以翦灭残破的燕国,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封地,这是百代难遇的一个好时机。”

  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君虽欲攻燕,将道何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春申君说:“进攻燕国所经过的道路,不在齐国就在魏国。魏国、齐国刚刚与楚国结下怨仇,楚王虽然想要攻打燕国,将从什么地方通过呢?”虞卿回答说:“请使魏王答应借道。”春申君说:“怎么办?”虞卿回答说:“臣下请求到魏国去,并顺便向他们说明借道的道理。”

  乃谓魏王曰:“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魏王曰:“乡也子云天下无敌,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敝楚也。敝楚见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

      于是虞卿到魏国对魂王说:“楚国也够强大了,天下无敌,就要攻打燕国。”魏王说:“先前,您说楚国天下无敌;如今,您又说将要攻打燕国,这是为什么?”虞卿回答说:“如今说马有很大力气,那是对的,如果说马的力量能驮千钧,那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千钧不是马所能承担得了的。如今说楚国强大,那是真的,如果跨越赵国、魏国而跟燕国交战,难道楚国能承担得了吗?不是楚国该承担的事,楚国偏要去做,这是破坏楚国的强大。破坏楚国是强大魏国,这对大王来说,哪种情况更有利? ”

这个虞卿,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极力跳动诸侯间的相互攻伐,也只不过是为了富贵荣华。与波斯,雅典,斯巴达的那些英雄人物也差不多。难道,功名,财富真的直教人生死相许吗?

好了,我们来看看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吧!

但是普拉提亚人,当他们看见土山逐渐增高的时候,也建筑了一个木架,安置在他们自己的城墙顶上,和斯巴达人建筑土山的地方相对峙。在木架之内,他们利用附近房屋的砖造成一条墙。他们利用木材把砖墙绑起来,以防止砖墙因高度增加而无力。木材的上面有皮革制成的遮盖物,可以保全木架,免受火箭的攻击,可以掩护在城墙上工作的人。因此,这个城墙迅速地建筑得很高;而对面的山也以同样的速度增高。普拉提亚人也打算把他们自己的城墙和斯巴达人所正在建筑的土山相接触的地方,加以破坏,把松土运入城中。伯罗奔尼撒人发现他们这样作的时候,他们利用芦苇紧密地包着泥土,填满坍塌的部分,使他们的材料更加巩固,以免这些材料象松土一样地被运走了。普拉提亚人的计划失败后,他们放弃了这个办怯;但他们又想出一个办法来,从城内挖一条地道,估计通过一定的距离,达到土山的下面,他们又从这个地道运走了建筑土山时所用的材料。经过长久的时间,关城官不知道这件事情;他们虽然努力建筑,但是土山没有增高到应有的程度,因为土山下面的泥土继续被运走了,山顶总是下沉为空穴。尽管这样,但是普拉提亚人害怕他们的少数军队不能够抵抗这样大的军队,因此他们又想出一个防御的方法来了。他们停止建筑土山对面的大木栅,而从大木栅的两端,在原有低墙开始的地方,着手建筑一条内墙,向城内作一条新月形的曲缦;这样,如果高墙失陷的话,他们还有这条新墙可以保护,而敌人势必另造一个土山;当他们继续向内前进时,他们又会遇着同样的困难,同时也更处于容易受到攻击的地位。

精彩啊!战争促使人类建筑技术的发展,东方的国土应该同样上演了无数次这样的场面,但是这些技术属于战争技术,是不能被公开的。所以历史学家不能在史料里公开这些技术。感谢修昔底德。他如实地报道了战争的实况,包括对战双方的技术。

在伯罗奔尼撒人建筑土山的同时,他们拿出攻城机械来进攻城市。这些机械之一就是用来冲击土山对面的大木栅。木栅很大的一部分被轰击下来了,引起普拉提亚人很大的恐慌。其他机械是用来攻击城墙的各部分的。这些机械,有的被普拉提亚人利用套索捉着后被破坏了;他们又利用两个木杆平放在城墙顶上,木杆的一端用一根很长的铁索悬挂一条巨大的梁木;当敌人把撞墙车安置好,准备撞击的时候,他们扯着梁木,和撞墙车成一直角,①然后放松铁索,使梁木突然落下来,打掉撞墙车的头部。

精彩的机械设备。一点不亚于今天的火炮坦克。

因此,经过一些时候之后,伯罗奔尼撒人看到他们用攻城机械也失败了,并且普拉提亚人建筑城墙,和他们的土山相对抗,因此,他们得到结论,利用过去他们所尝试过的一切战术,他们是不可能攻陷这个城市的;他们开始准备建筑一条环绕这个城市的城墙,但是他们决定首先试一试利用火攻的效果,看看利用风力的帮助,他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城市烧掉,因为这个城市是很大的。事实上,他们试用了各种可能的计划,总想不要长期围攻而能取得这个地方。他们首先把柴捆从土山上向下面丢入土山和城墙间的空隙中。因为参加这项工作的人数很多,这个空隙很快就被顷满了。所以他们继续堆集柴捆,从土山顶上,尽他们的能力所及,堆集柴捆及于城内。然后他们把柴烧起来,利用硫磺和松脂,使之易于燃烧,因此产生了从来所没有看见过的大火,或者,无论如何,比人类所产生的任何大火都要大些;除了山林中有过树枝被风吹着摩擦而产生的森林大火。但是不管怎样,这真的是一次很大的火;普拉提亚人抵抗了其他一切攻击之后,这次大火几乎把他们完全毁灭了。它使城市的大部分不能支持;假如真的如敌人所盼望的,刮起风来,把火焰吹向城中去的话,普拉提亚人一定不能免于死亡。但是并没有刮风,据说,当时雷雨大作,把火灭熄,这样就挽救了危机。

东风不予周郎便。斯巴达人少了一丝天意。

伯罗奔尼撒人这次失败之后,他们遣散了他们大部分的军队,只留下一部分军队来建筑环绕普拉提亚的城墙。各同盟国分别负责建筑一部分。墙内和墙外都有濠沟,他们从濠沟中取出泥土来作砖。大约大角星升起的时候工程完毕了。他们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城踏的一半;其余部分由彼奥提亚人驻军防守。其余的军队撤退,各回本国去了。普拉提亚人已经把他们的妻室儿女以及老人和所有其他不能服兵役的人都送到雅典去了。留在城内抵抗围攻的人数是四百个;此外还有八十个雅典人和为驻军准备伙食的一百一十个妇女。这是在围城之初,城内人口的总数,此外并没有其他的人,不管是奴隶也好,自由民也好。普拉提亚之圉开始时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给普拉提亚人点赞,仅以一城,挡住了斯巴达人的进攻。科技力量功不可没。天意也很重要。

第九章伯罗 奔尼撒人在陆地和海上的失败。福密俄的胜利

在同一个夏季中,当对付普拉提亚的战役尚在进行中的时候,雅典派遣其公民军队(重装步兵二千名,骑兵二百名)进攻色雷斯的卡尔西斯人和波提亚人。这是麦子正熟的时候.①指挥军队的将军是幼里披底的儿子色诺芬。

雅典人的反击。

这个军队进军到波提亚的斯巴托拉斯城,把麦田破坏了,他们希望通过城内亲雅典党人的手,使这个城市投降。但是城中有不同观点的其他公民派人通知奥林修斯,奥林修斯派遣重装步兵和其他军队来保卫这个城市。这支军队从斯巴托拉斯城中冲出,和正在城外的雅典人会战。卡尔息底亚的重装步兵及其辅助军被雅典人打败了,退回斯巴托拉斯城中;但是卡尔息底亚的骑兵和轻装步兵打败了雅典的骑兵和轻装步兵。②卡尔西斯人已经有了少数来自克鲁西斯的轻装步兵;双方交战后,马上又有一些从奥林修斯派来的轻装步兵的增援。斯巴托拉斯城内的轻装步兵看到这种情况,他们有了新的信心,因为就是以前他们还可以保持自己的阵地,而现在有新的援兵到了。于是他们有了卡尔息底亚的骑兵和新到的军队的帮助,再向雅典人进攻。雅典人退回到他们留着保卫辎重的两个分队那里去了。当雅典人进攻时,他们的敌人退却;但是雅典人撤退时,敌人马上又开始进攻,把标枪向雅典人投射。卡尔息底亚的骑兵驰来,看见有机会就进攻。真的,他们引起雅典人恐怖,因而溃败,他们追逐很远。最后,雅典人逃往波提狄亚;后来在休战条件下,才取回他们死者的尸体。余下来的军队就回雅典去了。他们丧失了他们所有的将军们和四百三十名士兵。卡尔西斯人和波提亚人建立了一个胜利纪念碑,取回死者的尸体,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城市里去了。

雅典人同样遭遇顽强的抵抗。看来武力无法征服世界。

此后不久,在同一个夏季中,安布累喜阿人和查俄尼亚人说服斯巴达人,用同盟国的资源装备一个舰队,并且派遣一个重装步兵一千名的军队到阿开那尼亚去。他们的目的是想征服那里的整个地区,使之脱离雅典同盟。他们说:如果斯巴达人在陆地上和海上同时参加他们的战役的话,滨海的阿开那尼亚人就不能联合起来防御;①取得阿开那尼亚之后,他们就能够很容易征服萨星修斯和塞法伦尼亚,这样,就会使雅典人派遣他们的舰队环绕伯罗奔尼撒半岛更加困难了;除此之外,还有攻陷诺帕克都的可能性。

斯巴达人企图弥补自己海上军力的短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